善堂的房子虽然旧了点,但看着也还行,然而里面的孩子状态却不怎么好,衣着破烂不说,基本上都是面黄肌瘦的模样。

见此,言晏晏立马就从附近买了些吃食和衣物等过来。

一开始或许是图功德,可等看到里面有不少生了病也只能自己扛的小孩,言晏晏在请了大夫为他们看病后,不免又多想了一些。

善堂里的孩子大多是身体不怎么好或是有残疾,正常的并没有几个,除了一个做饭的老妈子和看门的老头也没有其他大人。

这善堂原是几个有钱人家的夫人筹办的,一开始还好,如今也只偶尔施舍些府里的东西过来,保证这里的孩子不饿死罢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以前理科不好,也折腾不出什么肥皂、玻璃、水泥的言晏晏想了想,买了些良田供善堂使用,既能让里面的孩子长大后哪怕找不到活计也能种地养活自己,没人种时靠收租也能得个温饱。

于此同时,她还请了个先生来,教善堂里的孩子们识字,并请了个绣娘来教里面的女孩女红,让她们好歹有一技之长,不至于一直那么累的靠给人洗衣服赚辛苦钱。

这么折腾了一通,言晏晏手里没钱了,正想着怎么赚钱时,城里那些有钱人家不知从哪得了消息,得知京里来的贵人关注城西的善堂后,纷纷慷慨解囊,送了不少财物过去。

不仅如此,甚至之前筹办善堂的那几家还将地契并做饭和看门那两人的卖身契送了过来。

那些富贵人家倒也没指望凭此搭上京里的贵人,主要商人讲究和气生财,能有讨好贵人的机会自然不吝惜这点东西。

对此,言晏晏感到高兴的同时,又去牙行让人找了个能管理善堂的人,考察过后与他签了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