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攻城

“此人真是顽固不化呀!”

当阿布达率领大军到达玉门关时,看到城墙上旌旗林立,上面堆满了擂石、滚木;巡逻的士兵穿梭不断,城门更是被沙石堵塞住,完全是一副负隅顽抗的架势。

“城内的老百姓都撤出去了吗?”

“回将军的话,当我们在城内散播大军攻城的消息后,撤出的人不足十分之一,其他大部分的人都被严禁出城。”

“当时不是我们几个人机灵的话,此时早已被玉门关的守军堵在城内。”

“另外,据逃出的老百姓说,张守业已经下令,要求全城军民与玉门关共存亡,让所有的老百姓一起去守城,无论男女老少,妇孺老残,只要能活动的,都被守城的官兵挟持到城墙上。”???c0

“心思真是歹毒呀!”

明知道万陵县大军是仁义之师,不会对老百姓下狠手,所以张守业看到万陵县大军的弱点,决定以此来逼退万陵县大军的进攻。”

如果万陵县大军心怀仁慈的话,说不定三天之后不得不退兵了。

玉门关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但是因为它作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军事关隘和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而且还因为玉门关北边是哈拉湖和疏勒河故道,控制水源就能掌控局面,没有水的敌人战斗力是有问题的,不足为惧。

人可以三天不吃饭,但是不可以三天不喝水,万陵县大军来玉门关之前,只携带了一周左右的饮水。

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人和牲畜的连日消耗,剩下的水不足以三日之用,虽然后方还有后勤人员源源不断地支援,但是杯水难以供应数万大军的饮水量。

如果不拿下玉门关,三天后撤军都是一件麻烦事。

万一在撤军途中,张守业突然在大军背后发动袭击的话,万陵县大军在饥渴难耐之际,难免会军心大乱。

即使不被玉门关官兵偷袭成功,也会让万陵县的所有将士丧失了进取的信心。

“阿将军,怎么办?”

万陵县的众多将领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他们没有想到张守业会如此丧心病狂,拿全城的老百姓当炮灰,以此来逼退万陵县大军的进攻。

如果发动攻击的话,有可能让万陵县大军从此名誉扫地,失去了仁义之师的名声,而冠上“屠夫”的骂名。

不进攻,在这里干耗,根本就无法耗下去,不用三天时间,估计明后天就开始考虑撤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