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隐性的条件

兵道争锋 倚夜听雨 1080 字 2022-09-13

就拿现在的中国举例子,中国自己的耕地完全能做到自给自足,但即使如此中国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大豆、玉米、土豆等等粮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用来制作饲料。

想要实现十四亿人的吃肉自由,那这些动物们所吃的粮食,其实不会下于中国人口所需,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会更高。

如果这些粮食纯粹由本国饲料或粮食提供,那就注定了畜牧业的生产上限,甚至严重一些会出现人跟牲畜抢粮食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向外界进口粮食自然成为了最优选择。

第一是因为这样买来的粮食更容易突破本国畜牧业的上限。

第二点是,中国土地虽算不上穷乡僻壤,但就整个世界来说的确算不上是最优越。

其他国家的粮食成本哪怕加上了运费,都比中国的粮食成本要低。

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口外界粮食制作成饲料,实际上反而相当合算。

而李适现在的问题是,纯粹靠着国内粮食供应,想实现讯牧业的大突破是不太可能的。

自己的禽类养殖基地,交给祝鸡翁饲养的鸡鸭,每天的出栏就超过了二十万,鸡蛋更超过三十万,但这些东西先被军队拿走八层,剩下来的两层又多被长安的权贵拿走。

剩下来的想要把这些普及到百姓层面,不是李适不想要去做,而是李适真做不到!

除非李适能拿下河北等地,开发彭城等地区,但到时候,李适麾下的百姓规模增加,那就必然需要让更多百姓吃到肉,这样就陷入了死循环。

因为在农业社会,只靠国家本身想要让百姓们实现肉自由真的是很难很难的。

当然,如果百姓过年时能吃上肉就算盛世,那李适感觉自己还是抹脖子算了,自己的脸面实在没有野猪皮来得厚实啊。

所以,至少在工业革命没有到来前,生产力没有提升到一定程度,李适如果想要实现全民炼精化气,要么等待生物繁殖,过几十代把不会产生内气的基因自然淘汰掉,容易产生内气的生存下去,否则还是去想象怎么样增加百姓蛋白质的摄入吧。

除了食物方面的限制,第二个就是医学上的限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