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传知行,话里话外入胜

道果 战袍染血 1592 字 2022-09-13

以概念而言,个人的讲学,也算是私学一种,在历史上,很多书院学派的雏形,就是这种讲学,通过这种方法奠定基础,将自身学说展露在世人眼前。

不过,这样做也有风险,碰上那聪慧之人,举一反三,从讲学中领悟道理,后来者居上,讲学人就成了为他人做嫁衣。

遍看历史,因讲学成事的人不少,因讲学致使学说被人鹊巢鸠占、从而衰落的,同样大有人在。

正因如此,聚集于此的儒生,才担心邱言不愿拿出真材实料给他们讲学。

待得礼毕,带着种种心思,众人落座,将那视线投向邱言,一道道目光中,蕴含着各自的思绪情绪,随着隐隐波动扩散开来,被邱言捕捉,解析之后,他的心里就有了大致印象,抓住了不少人的心理。

随后,也不见他如何作势,就开口说道:“在座诸位,想必对邱某都有一定了解……”他的声音不大,但中气十足,字正腔圆,传递出去,令那在场众人生出错觉,觉得仿佛是在自己耳边说话。

“……今日受孟员外相邀,在此讲学,但算起来,我与你们中很多人年纪相若,若论典籍、古本,你们中有的人比我要熟悉的多,那不妨说些别的,邱某之学,在乎‘知行’两字,那就从这行来说起,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那便聊一聊那草原上的一些见闻……”

听邱言这么说,有种平易近人的味道,安抚人心,令在场学子心中憋着的一口气,为之一松。

要知道,这讲学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讲的,至少也要凝聚文心,似邱言这样念合秩序的宗师开讲,在礼仪上,是不能有半点差错的,自然要紧绷心弦,难免提着心、吊着念。

相对的,讲学的大儒宗师,也都是正襟危坐,就算不言必称上古,说出来的话,必然也严肃庄重,以典籍经义起头。

如邱言这样,颇为罕见,让听讲之人心中压力稍减,只是那见闻之说,在众人看来,无疑与学问、知识无关,很多人不由露出失望之色,觉得邱言是想要敷衍两日,不会拿出真材实料。

“说得好听,还不是不愿意把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让我们学到,看来这邱言也是见面不如闻名,生恐旁人学了自己的东西,反过去抢了他的风头。”

之前大放厥词的胡业,暗自撇了撇嘴,一副不以为然的模样,心中嘀咕着。

隔着几张桌子,刚才和他据理力争的张顺,则皱起眉头,掩饰不住眼中失望之色,但旋即振奋精神,凝气息神。

“来都来了,总不能什么都不听,提前离开又很失礼,不如听一听这邱修撰的见闻,他在草原上有那等战绩,说不定能学到一点军略。”

带着这样的想法,他重新沉下心来,又生期待。

市面上与兵法有关的书籍最是难寻,如果能从邱言的只言片语中有所收获,也算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