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 73 章

说起苏家的事,那都要从很早说起。

苏老爷的爷爷辈还算不错,白案手艺高超,给苏家挣下不少家业。

可从苏老爷父亲那时开始挥霍,到现在只剩下一间租出去的铺面,还有现在住的房子,家里的古董字画早就卖得七七八八。

如今一家八口人,再加上两个仆役费用,全靠每月租金十两的铺面,还有苏老爷一个月十五两的月钱。

要是没有仆役,就算一妻两妾,那也还行,大家紧巴巴地也能过。

偏偏苏老爷没传到祖上会赚钱的本事,反而遗传到他爹大手大脚的毛病。

平时喝酒耍乐不说,没事还喜欢看看戏听听曲,又要强撑门面,这花销自然大起来。

前些年还好点,家中一共四个孩子,孩子们都小,也花费不了太多,但现在大儿子给自己做学徒,挣不了多少钱。

三个女儿还要嫁妆。

最重要的是,家里的东西已经卖得差不多,祖上剩下的东西已经没几件,再卖,那都要卖他家铺面了。

那铺面倒在好地段上,只是崽卖爷田,到底不孝。

所以当初说送个女儿去宫里的时候,苏老爷也算点头。

至于哪个女儿去,他不在意。

唯独不好的是,小女儿苏菀去宫里之前,不让她姨娘干活,平白少了个做杂事的仆役,家里负担更重。

好在前两个月都能拿回来几钱银子,虽然不多,好歹是俩钱,比那些不挣钱的好多了。

可这点钱到底没用。

若是能从宫里寻摸个新鲜吃食,他也能在清风楼稳一稳,还能得不少赏钱,甚至可以把铺面要回来自己开店。

几个卖凉皮的,不就是意外得了宫里的指点?

自己女儿在宫里,岂不是近水楼台。

他到底有家传手艺,不比那些半路出家的好?

可是这个三姨娘,竟然说什么这样做不合宫里规矩。

苏老爷自持脸面不好多说,直接去了二姨娘房里。

二姨娘善于察言观色,于是主动请缨过来。

按照二姨娘对三姨娘的了解,这人不经吓,多说几句就行了,自己再和善点,她都能诚惶诚恐。

没想到竟然直接给了个没脸。

她女儿不就是去宫里当小宫女吗?竟然拽起来。

看看屋子里竟然还有新布料,就是颜色款式老些,但也是新的。

都是一家人,四丫头也是,竟然不拿来给家里人分。

如果不是自己女儿不去,还有四丫头苏菀的份?

二姨娘也被三姨娘闷葫芦一样的性子气走,但接下来几天里,三姨娘日子便没那么轻松。

苏老爷当没看到,二姨娘又是主使。

那苏正妻又想着三姨娘屋里的好料子,那花纹虽然她穿不了,可以给她娘家母亲啊。

前段时间大家有这种想法,但没去做。

主要原因还是三姨娘从家里拿了银钱回来,所以她在家里不干活就不干活。

可七月份一分钱都没有,还能让她那么清闲?

特别是苏正妻,她操持全家,最明白家里银钱有几分,说句不好听的,她家也就面上光,实际入不敷出。

每个月靠她精打细算才能过下去,还有省一部分当嫁妆,添到自己嫁妆里面,回头给女儿当陪嫁。

她女儿已经定亲,许的是新昌坊的秀才家,那家虽贫苦,倒也是读书的苗子,她要给女儿多带点嫁妆过去。

平日里卖出的祖上物件,她都留了两分放到添箱里,算是让女儿风光倍嫁。

苏正妻做这事一点也不觉得亏心。

看看这家都什么样子了,苏老爷还做妻妾成群的美梦。

别说她这里带着女儿没事会做些荷包补贴家用,二姨娘那边也差不多,再这样下去,还怎么过日子?

那三姨娘的女儿倒是进宫吃香喝辣,一个月二两银子,只拿回来四钱,糊弄谁呢。

所以二姨娘爱折腾就折腾,跟她没关系。

一家子离心离德,日子能过得好才算奇怪。

反正都缺钱,能弄来钱,弄来的东西,只有三姨娘跟四丫头苏菀了。

三姨娘咬牙打水,准备洗全家的衣物,她自己不觉得太辛苦,反正之前也是这么做的。

只是菀菀进宫之后,才免了这些活计。

现在不过重新做起来。

但旁边的二姨娘一边磕着瓜子,一边道:“洗干净听到没有,我的衣服要洗两遍,动作也别太大,这料子贵着呢。”

三姨娘并不说话,她虽然不怎么聪慧,却明白这一出是做什么。

想让她去找女儿要宫里的吃食方子。

先不说她宫里三个月探一次亲,上次多见一次也是额外开恩,而且见女儿之前,也听其他宫人们说,那次额外见面,还是因为西膳房的宫人们忙了一整天,连口水都喝不上,这才有了开恩的机会。

想想菀菀那么小,却吃那么多苦,她也不会去麻烦菀菀。

三姨娘对外人是软弱了些,但只要自己能吃得苦,绝对不会连累女儿。

让女儿进宫,已经是她无能,她洗洗衣服受两句责骂而已,不算什么。

眼看衣服越洗越多,三姨娘半句话都没说什么,之前养了两三个月的手,现在被泡得发白。

等到傍晚时分,后门被敲了几下,三姨娘下意识抬头,二姨娘也看过去。

这敲门声很有规律,只三下,然后等着回音。

会这样敲门的,只有苏菀请来送东西的人。

二姨娘立刻站起来,前几日不是刚送过,这次怎么又来。

门一打开,是个体型健硕的侍卫,侍卫手里拿着一个稍大的包裹,喊道:“三姨娘在家吗?你女儿托我送东西过来,说这个月不能见面,但月俸托我送来。”

这也行?!

三姨娘下意识看了眼二姨娘,急忙忙去接东西,手掌泡的肿胀,被看似粗犷实则心细的侍卫记住:“你有什么要我托过去的东西吗,你女儿已经付了银钱,送不送都一个价钱。”

故意说价格,也是让人知道,这是私底下的交易,与苏菀清白无损。

三姨娘连连点头:“有的有的,等到八月,晚上天都要凉了,还有下个月中秋,我做了几个香囊给她,还有给她的朋友们。”

三姨娘知道苏菀在宫里有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上次帮她找车的侍卫,还有几个太监宫女。

所以这次也做了些荷包。

也是苏菀给的东西银钱宽裕,让三姨娘有闲心来做。

因有外人在,二姨娘也不好说什么,原本想挑些错处,但人家侍卫大哥目光都不在人的身上,就站在门口说话,看起来坦坦荡荡。

等三姨娘把东西从自己房间拿出来,还是一路小跑,方才侍卫手里的包裹都没拿走。

这边东西交换,只见包裹里有一个小银钱袋子,里面赫然是四钱银子。

想到女儿吩咐过,这银钱必须当着苏老爷的面给到苏正妻,三姨娘立刻收起来。

包裹里剩下的东西也没细看,但都是衣服吃食,足够三姨娘日常使用。

说起来再送一次东西也是巧合。

苏菀到底觉得不给银钱,那短视的苏家肯定会摆脸子,破小财而已,她不介意。

等苏菀知道不过晚送几天的银钱,三姨娘又开始洗全家衣服,难免皱眉,言沛道:“放心,过几天我再去瞧瞧。”

“这样可以吗?我家离皇宫还挺远的。”苏菀道,“会耽误你的事吗?”

“没关系,我也有,有朋友帮忙。”言沛安慰,“明天再让人看看。”

苏菀点头。

她这次给的东西里面,还是四钱给苏家,一钱给三姨娘。

物件则是她在宫里收到的,有些自己也用不到,不如带出去。

可这会苏家,又是一阵闹腾。

三姨娘记得女儿的话,赶在晚饭的时候,当着全家的面把银钱袋子给了苏正妻。

苏正妻也没想到,这银钱竟然还能拿回来,对三姨娘多了些笑:“看看,还是四丫头孝顺,明明年纪最小,却比家里哥哥姐姐都能挣钱。”

“有些人十八了,还在家里吃白饭。”苏正妻说的,不就是家里的庶长子,也就是二姨娘的儿子。

更是苏家唯一的儿子。

一桌子人吃饭,自然坐着再次早早回来的苏老爷,苏正妻,二姨娘,三姨娘。

再有下面的苏家长子,苏家二女儿,苏家三女儿。

只有二女儿是正妻所生,剩下都是二姨娘的子女。

这话一说,苏家三女儿先道:“哥哥是跟着父亲做学徒,不挣钱很正常,谁家学徒挣钱。”

“你爹带只带了一个学徒吗?三个学徒里面,两个都拿风清楼老板的月钱了,只有你哥还要从家里花钱。”苏正妻怎会给妾室子女好脸色,“还有你,要不是为了顶替你,家里小妹能去宫里吗?她才十二,都能挣钱了,你呢?”

眼看着苏正妻训斥一圈人,苏老爷就当没听到。

二姨娘自然不愿意,哭着到:“姐姐说话就说话,怎么还骂人呢,赶着饭点骂人,难道你家二丫头就挣钱了?”

苏家二女儿,就是正妻生养的,也是苏正妻的心头宝,这一说肯定不得了。

最后二姨娘斜眼看向三姨娘:“你还不吭声呢,今日这场事都是你给银子惹得,几钱银子而已,还要当着全家人的面给,怎么?想说这顿饭有你的功劳吗?是啊,如今全家都要仰仗四姑娘赚钱养家了。”

放在之前,二姨娘还会笑意盈盈说话,但最近得了苏老爷准肯,又眼看着苏菀从皇宫给三姨娘带东西回来,肯定会阴阳怪气点。

而且说完之后,全家没一个人开口辩解,也就二姨娘的三女儿想说话,被她直接按回去。

三姨娘还是不吭声,就当没听到。

众人见此,只好继续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