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第 138 章

苏菀下午准备做粥点。

虽说这东西叫点心,但下午的泛索,也不止点心一项,甚至做粥也行,只要不是正餐都能叫点心。

而且冬日下午吃点暖和的粥,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

好吧,主要是今天中午吃白切鸡,那两只鸡的内脏还在,若是留一晚上,明天再吃,那就不新鲜了,不如今天下午做成鸡杂粥。

鸡杂粥既能调养脾胃,还能补气明目,下午吃了还不给肠胃增加负担,当作泛索来吃十分合适。

经过中午的饭食,不说尚食司带来的四个宫女,礼部的几个厨子也都是服气的。

大家都是做饭食的,太明白那种简单的菜品,要想做到好吃可不容易。

再说了,现在外面都想让苏菀去做评委,尝尝各大酒楼做的菜品,他们可都是知道的。

那些酒楼若是知道,做出松子玉米的小宫女就在他们礼部,估计都会在礼部大门前张望吧?

所以苏菀所杂粥,自然没人反对,反而想看看苏菀怎么做的,见她并不拒绝,众人心里都承这份情。

虽说都是简单的饭食,可很多人都有家学,不愿意让别人看,毕竟这可是自己的饭碗。

否则回去给师傅奔丧的大厨,为何身边都是自己的徒弟,这也是防止其他人偷学了去。

苏菀很难理解这种做法,古代的师徒如父子,教的可都是吃饭的本事。

既如此,肯定要藏着掖着,这才是正常的。

吃过午饭,苏菀等人也开始忙下午的粥点。

鸡杂若是想要好吃,一定要清洗干净才行,特别是里面血水,不能怕费功夫,一点点都洗干净了,若有条件用盐搓是极好的方法。

盐能洗掉上面大部分异味跟血污,若不洗干净,那这碗鸡杂粥从刚开始就完蛋了,吃出来肯定腥臭无比。

因为平时卤制的话,还能用大料掩盖其味道,但这是白白净净的粥,一点点异味都能吃的出来。

鸡杂洗干净切成薄片,然后用糖,黄酒,生抽,盐腌制,东西都不用多,以免盖过鸡杂的味道。

另一边开始烧米粥,大米洗干净放到锅里,先给煮开。等到锅里水开之后再倒入鸡杂跟姜丝。

此时的米粥已经有些味道,等烧开之后转成小火慢慢熬制,熬的过程中要不停搅拌,而且要顺着一个方向。

熬制两刻钟半个小时,就可以出锅,出锅的时候米粥熬得软烂,很适合中老年人,因为用的是鸡杂,既有荤腥也不油腻。

最后在浓稠的鸡杂粥上面撒一点小香葱,白色的粥,褐色的鸡杂,还有嫩绿色的小香葱。

这一碗粥点,看着就食指大开。

吃到嘴里爽而淡口,清淡鲜美。

苏菀的手艺再次得到验证。

几个大人也发现了,苏菀既可以做大菜,也可以做清粥小菜,竟然没有比她更全能的了。

吃到粥的书库老大人,现在心里别提多美。

现在天天能吃到苏菀的饭食,可真好啊,还能时时查验她的功课,也很不错。

这书库老大人发现,苏菀在学习上有自己一套方法。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苏菀却先弄明白之后,再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想法。

如此能读书,会读书,也是厉害。

还是那句话,总觉得苏菀若是科考,也不亚于旁人。

礼部尚书听说过,想到上次看到苏菀做的笔记,确实有那么点意思。

忙完差事在书库读书的,不止苏菀一个,还有去年就认识的礼部小郎君,也就是四处传递消息,礼部的编外人员。

苏菀跟他认识也有近一年,他明年要参加秋闱,就是考举人那个考试,所以今年冬至之后,以后他就不来礼部了,回家专心备考。

这会他也能吃完苏菀做的鸡杂粥,完全是两人关系好的缘故。

这小郎君叫王仪彬,做事也是文质彬彬,越到科考前,明显更加紧张,其实离科考还有近一年,根本不用这么担心的。

但想到古代学子们为科考做得努力,似乎现在开始紧张也没问题。

可王仪彬想的可不是科举,而是苏菀,等他粥点吃过之后,郑重其事地放下碗筷。

“苏菀,你什么时候从宫里出来?还要几年啊。”

苏菀听到这话,犹豫了下,但还是道:“还有四年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啊?四年多?”王仪彬忍不住道,“时间也太久了。”

两人并未注意,此时书库门口来了个苏菀比较熟悉的人。

“怎么了?我都不着急。”苏菀挑眉。

“我在想,你若是从宫里出来,我倾家荡产也要请你去我家中,要是每日能吃到你做的饭菜,不当官也可以!”王仪彬说的夸张,可却是真情实感。

“不行,我记下你什么时候出宫,提前预定行不行,到时候来我家当私厨,只给我家做饭,如何?”

“要是我考上功名外放了,我就带你出去,保证给你丰厚的酬金。”

听着越说越离谱,门口书库老大人忍不住轻咳提醒他们俩。

不过看着自己老友的孙儿王仪彬如今已经十七,苏菀翻过年也十四,确实都到议亲的年纪。

只是苏菀什么都好,家世单薄了不止一点。

这点太过可惜。

以后还是让两人分开学习,不好在一起了。

不是书库老大人不喜欢苏菀,而是王仪彬家中祖父去世前是官员,如今父兄也是朝中官员。

以王仪彬的学识估计也差不了多少。

这身份,还是相差太远。

以后若有事,为难的多半还是苏菀。

书库老大人只想着怎么“棒打鸳鸯”,却没看到身边三殿下的脸色不太好看。

好在苏菀跟王仪彬已经站起来,朝着两人行礼。

谢沛轻轻嗯了声,开口道:“书在哪?”

书库老大人前面带路,又给两人使眼色,让他俩先退下。

今日也不知为何,三殿下路过礼部,说要查之前的典籍,而且还说这典籍只有礼部才存有。

因来得突然,老大人也没想到。

但好在不是大事。

跟三殿下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基本不会在意这种小事,只要不惹到他,那什么都好说。

谁料三殿下站在苏菀面前,上下打量过后道:“她是谁?怎么在书库。”

???

我在书库你不知道?

书库老大人笑着道:“她是尚食司的宫女,最近拨调到礼部帮忙,这会过来送粥点的。”

不说也就罢了,说完谢沛看了看明显是旁边那人用过的碗筷,下意识皱眉。

他这一皱眉更显得喜怒无常。

谢沛又看看苏菀,这才嗯了声。

当天晚上,苏菀在礼部的住所桌子上直接多了串糖葫芦,还是没有糖浆,只有酸山楂串起来的糖葫芦。

???

苏菀简直要笑出声。

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啊。

跟苏菀同屋的几个人还很好奇,谁放的山楂在这,看着是串起来,为何却没有上糖浆。

还是为什么自然是因为要突出酸啊。

第二日下午的点心,苏菀干脆用这些山楂做了山楂蛋糕卷。

看着软乎乎的,还用奶油中和了其中的酸味,把山楂纯粹的酸口,变成酸甜轻柔的口感。

要说起来并不算容易,先把这些山楂熬成山楂酱,然后做成柔软的面包卷。

也就是大家常吃的瑞士卷。

用鸡蛋黄,奶油,玉米油,牛奶,低筋面粉搅拌,做成面糊糊。

然后再打发剩下的蛋白,蛋白跟醋一起更好打发,期间还要加入糖粉。

这样做出来的面包卷非常柔软,烤出来之后凉一会,趁着还有温度的时候卷起来一部分,然后等着彻底放凉。

然后把做好的奶油跟山楂酱涂抹到面包卷里面,最后卷成漂亮的长条形。

等长条一个个切好,就是大家平时看到的瑞士卷,也可以叫面包卷。

一般里面加奶油就好,可苏菀却在里面加了酸甜可口的山楂酱,又增加了一层风味。

而熬制这个山楂酱的时候,里面也加了糖粉,再酸的山楂酱经过这样的工序,不甜也要甜。

其中酸则完全是调节口感了。

这山楂蛋糕卷做出来,轻柔不粘手,十分适合放在案前,办完公务吃一口,再喝口清茶,胃里也觉得满足。

礼部不少人都觉得,把尚食司的人调过来,实在是最正确的选择。

要是能把她们一直留在这就好了。

好不好的再说,反正谢沛也尝到山楂蛋糕卷,甚至还笑了笑。

看来他也明白苏菀做这个的意义。

苏菀在礼部做事并不算难,熟悉这里事情之后,跟管厨房的官员说一声便能去看看姨娘。

姨娘的店里依旧忙碌,知道一直到年前,苏菀都能随时出来,姨娘也高兴得很,当下生意也不做了,要给苏菀量量身高,好提前做衣裳。

只是如今店里忙,姨娘也腾不出手来做,不过却准备“斥巨资”去京都做好的缎子铺去量身定制,内里的小衣服还是姨娘亲自动手,外面则请大师傅来了。

姨娘其实也有些为难,开口道:“上次同人去逛缎子铺,才知道人家的手艺那样好,也亏得你不嫌弃我。”

怎么说呢,术有专攻,那些缎子铺老师傅们的手艺自然厉害得很,不仅针脚密,样式也漂亮。

所以姨娘思来想去,决定不如花钱来做。

只是到底不是自己亲手做的,显得不够诚心。

苏菀笑:“您都挣钱了,一是没时间,二是咱们也不缺那一点,对吧?”

这个倒是,臭豆腐店里的生意,远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好,而且利润也足够丰厚,现在姨娘确实攒了些钱。

原本都要给苏菀,只是她并不要,只让姨娘自己收起来。

等到定做衣裳的时候,苏菀又劝姨娘也给自己做一身,最后又买了些不错的炭火回去,让姨娘冬日夜里不要省这些东西。

如果放在以前,姨娘还会拒绝,但如今她手头有钱,也能挣钱,内心稍稍挣扎下,也就没推脱了。

苏菀见事情办完,又打包了几份臭豆腐回去,跟厨房人分吃了。

看到臭豆腐,众人立刻惊讶道:“你出门竟然是去买臭豆腐了,排了许久的队吧?”

也还好?

自家的,甚至没给钱。

见苏菀笑笑,大家只当她默认了,不由道:“你出门还记挂着我们,回头我要是出去了,也给你带好吃的。”

“好,反正咱们还要在礼部一段时间。”苏菀算着日子,估计他们也要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尚膳监了。

但在哪做事都一样。

不过这期间肯定还要经历冬祭。

一想到去年冬祭,苏菀就头疼,不知道这次又是个什么章程,反正肯定还要凌晨起床就对了。

今年没了那些和尚,估计流程会稍稍改动,但大致也不会变,无非是祭天祭地还要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