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第 174 章

天祥国的四位公主,两个出嫁,两个还在皇宫。

一个是八岁的芷公主,就是年龄最小的公主。

另一个则是十六的安公主,现在眼睛红肿,显然早听说和亲的消息。

氏义族求亲,那最合适的人便是她了。

所以听到这个消息,安公主就止不住流泪。

芷公主那边却打听了消息,带着她在偏僻道路上恳求苏菀。

只有苏菀能救她们,这满宫里能说得上话,只有苏菀。

但安公主有些不明白,这个小女官,真的能救她?

虽然心里疑惑,但还是下意识听妹妹的话,小妹一向很聪明的。

苏菀看着她们,心里有些感慨。

好不容易过了几天安生日子,朝中事又牵扯到她们。

当公主当得卑微,遇到这种国家大事反而让她们快些出头。

谁听了不觉得悲悯。

苏菀又安慰道:“暂时先回去,这事多半不会成。”

“那是怎么办,总不能让其他女子代替,西北寒苦,那地方我们京都女子怎么受得了。”安公主下意识道,“都受不住的。”

和亲到西北边塞,听说那地方一望无际,住所随着放牧随时换地方,草原上的风霜可比京都的雨雪寒冷多了。

她们最近几日跟各家闺秀关系都不错,自然知道没有哪家娇滴滴的小姐受得了这个苦。

其实这会胆战心惊的岂止是她,还有各家的女子们,生怕陛下随便封了谁家女子当公主,代替真正的公主和亲。

这种事是常有的。

千里之外远离家乡,风土人情一概不知。

再有那氏义族的首领已经四十多岁,这些女子又都是十五六七,单是想想,眼泪都能掉下来。

不怪她们担忧,而是牺牲一个人换取边境安稳,很多人都会做的。

毕竟送走的又不是自家女儿。

所以和亲的事一出,原本还出来郊游,上山采花摘野果的女子们都被拘在各自的住所里,就算家里不拘着,她们也不敢出门的。

再没有往日的快活。

苏菀只觉得更加厌烦氏义族,这会安抚好两位公主,让她们暂且回去。

此事肯定不能成,只是要想想怎么解决才行。

安公主一步三回头,但她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妹妹要来找这个小女官,她在女官当中职位甚至不是最高的那个。

她可以吗?

芷公主见此,低声道:“她肯定可以,她不一样。”

自从送怀宗下葬,也就是送她父亲下葬,那时候芷公主看到苏菀从皇兄马车上下来,芷公主就多关注几分。

之后番茄的事让她更加确定,再联想到国号的确定。

芷公主年纪小,却不是什么都不懂,知道这个秘密之后,她就把此事埋在心底。

若不是这次实在危急,她不会主动求上门。

在宫里生活,她是最知道苦难的。

有些事情一个字不能多说。

她今年八岁,今年之前的日子多是三姐护着,否则也不能平安长大,即使长大了,也会被宫人内侍欺辱。

不受宠的主子,往往比普通人还要备受磋磨。

这些事苏菀了解一些,她对宫里的事几乎了如指掌。

知道芷公主还未满月的时候,生母,也就是现在其中一位太婕妤病弱,原本应当找乳娘过来。

但当时的姜贵妃并不上心,怀宗也不上心,竟然让芷公主饿到浑身发紫。

最后是当时七八岁的安公主过来,这才用仅有的衣料换些羊奶,之后其他几个美人凑了凑钱买羊奶,算是终于等到芷公主生母恢复一些,这才有了母乳喝。

许是深宫凄苦,姜贵妃跟楚婕妤明里暗里争斗。

那四个美人既不受圣人宠爱,膝下只有女儿,其中一个甚至无儿无女,所以干脆就在一起做些针线,这样就能有些冬日炭火用。

她们想过去讨圣人欢心,但身边来来回回的美人婕妤不下十个,要是无子嗣还好,有子嗣的话,多会母子病故,又或者犯什么大错。

说白了,想争宠的,想有儿子的,都会死。

为什么偏偏是生了女儿的美人,还有没生孩子的嫔妃活下来,这可不是偶然。

她们四个想明白这事,干脆不争了,只盼着把公主们抚养长大。

说是公主,但平日看见多些油糖的点心都会流口水。

芷公主年纪最小,以前身体又最弱,几个姐姐便多加照顾,平日里绣的荷包帕子,多换成她嘴里的吃食。

特别是安公主,她没那么聪慧,却是最心善的,之前姐姐们怎么对她的,她便怎么对小妹。

苏菀看到这些的时候,心里还生过感慨,没想到深宫里面还有她们这群抱团挣扎求生的人。

所以之后添补用度,把原本应当给的待遇补上,也是有心为之。

内务府见苏菀的态度,心里自然明了,那内务府正副总管向来公正,又有苏菀照拂,她们几人的苦日子,总算结束。

其实算起来,只过了不到半年吃喝不愁的日子。

当年的圣人怀宗,若能多看看自己的女儿们,也不至于让她们过得这样惨。

而且因为现在陛下的态度,两个公主,还有三个太婕妤,终于在京都妇人闺秀中有些体面。

以安公主的话来说,这次来玉华宫,来秋狩,是她最快乐的日子。

从出发前内务府专门过来裁衣,再到给她们五人发应得的冰块,还准备马匹,又能去玩投壶骑射。

现在再去什么地方,人人都会尊称一句太婕妤,公主。

再不是之前无人敢搭理的情形。

谁能想到好景不长,竟然传出和亲的事。

按身份,按年龄,按氏义族要求娶公主的态度。

只有她这个真公主才能符合氏义族的要求。

再说,嫁真公主比嫁假公主还要简单。

其他臣子家的女儿,都是家里撑腰,不是特别想卖女求荣的,肯定会护住自家女儿。

反而是现在的安公主,生母不过是太婕妤,现在陛下跟她们手足之情又不深厚,嫁她们简直又体面又简单。

因为这样,所以朝中才那么多人起哄,怂恿谢沛把不重要的人送去和亲。

但凡这些公主是谢沛亲姊妹,都没人敢这样讲。

苏菀对这些事心知肚明,知道氏义族是想要个台阶下,好不那么丢脸,但他的台阶就是踩着女人的尸首,实在让人恶心。

大家都知道氏义族跟天祥国交恶是必然,以后肯定会有一战。

这样情况嫁过去的公主,日子能好过?

对陌生人苏菀尚且不忍,更不用说芷公主都过来求情。

芷公主早就知道她跟谢沛关系匪浅,但从始至终只因为两件事找过她,一个是提醒北军联盟想要番茄,第二个便是这件事。

不管从哪方面讲,苏菀都不会置之不理。

现在八月二十四下午,要在八月二十七之前解决,所以要从哪里开始?

苏菀朝泽明殿看过去。

那边大臣们还在讨论这件事,只是她在场不好开口。

毕竟谁也不会在意一个小女官的看法。

除非。

除非她还有另一层身份。

苏菀捏了捏荷包里的章子,随即立刻回到住所,提笔用空章舍人常用的字迹写封文书。

其实她很少自己写文书,大多是谢沛代笔,自己说,他来写,甚至润色也是他来完成。

两人认真写字的时候,笔迹本就有些相似,这会重新用之前的字体来写,完全没有陌生的感觉。

不过这是她头一次正式写文书,难免有些紧张。

好在手边有不少正式文书可参考,再加上耳濡目染,一个时辰后,这份议氏义族和亲便写成,稍加润色后交给雯沁,自然可以送到谢沛案上。

当然,她的空章要盖上。

这会那边的讨论应该还没结束,毕竟说起和亲,那就不止和亲一件事,后续还有无数麻烦。

这是苏菀头一次主动用空章舍人的身份,说不紧张是假的。

她知道这层身份好用,但到底怎么好用还未可知。

文书送出去不到一刻钟,就已经到谢沛手里。

谢沛看着字迹,再看看空章,眼神带了些笑,等抬头的时候又恢复让人捉摸不透的神色。

谢沛道:“要听听空章舍人的建议吗?”

众人止住讨论,看向陛下。

空章舍人的建议自然要听,不过心里忽然想到,这空章舍人到底是谁。

要说以前陛下还是太子的时候,可能不太安全,所以不现身很正常,现在大权在握,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但接下来就被空章舍人的说法牵着注意力。空章舍人罕见没有给出什么计谋,更没有用他神乎其神的心智来解决麻烦。

通篇只有一个意思。

和亲?

天祥国的男人到底有多怯懦,要用深宫中的少女来抵挡之前不重视国防带来的灾祸?

又问了问反对的人,能不能把他家女儿送给氏义族首领去和亲?

再问牺牲天祥国一个女子,是能让天祥国立刻太平和顺?

最后问,纵观古今,战场上打不赢的东西,能靠和亲换来?

想要天祥国承平盛世,天祥国到底需要什么。

需要的,真的是和亲?

这三问是在问问题吗,分明是在骂人。

不过经过谢沛转达,立刻把话变得十分温和,然后扣住骂人的文书不让别人看。

把意思传达就好了。

平日里只有他言辞尖锐的份,他的空章舍人负责继续被人敬仰就好。

空章舍人三问,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答案。

可装糊涂讨论,跟直接被拆穿,这是两回事。

说一千道一万,这件事就没有什么太好的解决方法。

要么和亲,要么不和亲。

再多的阴谋阳谋在绝对实力面前,那都白搭。

现在氏义族愿意好好商谈,原因什么?

还不是稍微忌惮天祥国,若真的一点都不怕,还和亲?恐怕铁骑已经出现在天祥国境内。

所谓的和亲也不过是白白牺牲一个人,还显得尤为软弱罢了。

二十四号晚,众人已经有了决定,但只有在场的人知道。

等到氏义族实在按捺不住再来问,你们二十七就要回京都,我们要回西北塞外,到底和不和亲,给不给这台阶?

得到的答案自然是拒绝,当然不是强硬地拒绝,而是百转千回,说了很多虽然但是,我们也想,我们也愿意。

可不行就是不行。

不合适。

鸿胪寺一堆话术听得氏义族人直犯迷糊,等去跟首领禀告,这才发现不管对方说了什么话,讲了多少自己国家的难言之隐,可拒绝就是拒绝啊,结果是不会变的。

氏义族首领原本阴沉的脸色,现在更是黑如炭火。

根本没等到八月二十七,在二十六晚上就连夜离开,天祥国的人仿佛猜到一样,派人一路“护送”,直至送到塞外再说。

木炎族见氏义族都讨不到好,那北军联盟完全没有合作的意思,在二十七一早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