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成为暴君之后 吾九殿 896 字 2022-09-16

内务总管叩门。

“进来。”

国王合上了手中的档案,那是一份关于1411年圣灵湾会议的记录。

这份记录里,有一位神父抗议了教皇对《忏悔典》的解读,他否定了“炼狱说”和“神国之门”的钥匙观。

那位神父,叫做:

安尼尔。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家里有点忙,晚上没有第二更。

[1]在中世纪,葬礼中“朋友”几乎和亲人一样重要。“……友情是一种在痛苦中突然出现且来势汹涌的感情”。另外就是葬礼中的守夜属于家庭义务范围中的内部事务,历史上有几任教皇甚至拒绝将它安排在宗教规划之中。这边国王保留守夜仪式同样属于中世纪里教会与家庭影响力斗争的一种形式。

事实上,在中世纪,葬礼一直都是教会与家庭之间影响力斗争的结果。如果对中世纪的死亡文化感兴趣的可以阅读达尼埃尔·亚历山大-比东的《中世纪有关死亡的生活 13-16世纪》

[2]中世纪有身份的贵族下葬的时候,会穿成骑士的样子,将剑放在身边。

[3]炼狱观与“原罪”有着紧密联系,在宗教改革前,永生观念深入人心,因此炼狱学说普遍传播。救赎灵魂有着代祷、弥撒,慈善捐赠等几种方式,赎罪券也与此相关,后面的改革时期,人们对此提出新的死亡观念。

部分参考论文如下:

[1]任乐萍. 论19世纪英国丧葬改革[D].南京大学,2014.

[2]宋娟. 宗教改革与英国的死亡观念及其体现[D].曲阜师范大学,2016.(第3处引用出自这里)

[3]石庆海. 基督教死亡文化的演变:1~17世纪[D].华东师范大学,2004.

第100章 丧钟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