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新帝却是冷笑了一声。汪全确实不重要,但他的死太特别了,之前从未有过。新帝觉得这也许会成为后世判案的一个经典案例,会留在历史之中,应该谨慎对待。

马太监唯新帝马首是瞻,见新帝面色不虞,立刻出列拱手,他觉得应该从重处理,以儆效尤。

三司的另外两位大人也不干了,联合老尚书一起,对马太监群起而攻之,暗示他心理阴暗,为人过于刻薄。倒不是三司的大人们都和牵扯进案子里的人有什么牵扯,或者被人怎么请托,他们只是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担忧与愤怒。新帝待下越来越严,他已经失控,必须要压一压了。

一个小小的案件,莫名其妙就变成了君臣之间的拉锯博弈。

池宁从始至终都没怎么发表什么属于他自己的意见,他现在表现出来的是中立派立场,或者也可以说是“墙头草”。一会儿帮帮这个,一会儿点点那个,不让任何一方坐大,目的就是让两边能够势均力敌、长长久久地吵下去。

为免这么吵着吵着变成无头公案,池宁还要时刻注意新帝,把他拉入战局,保持新帝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最终,当然是没吵出个具体的结果的。

但新帝已经怒了,他性格执拗又头铁,不肯对群臣低头,反而是骚操作不断。他一锤定音,让六个衙门同时上书,各给出一个他们觉得合理的审判结果。

简单来说就是,我懒得听你们吵了,但我意已决,这事必须重视,你们直接上书给结果吧,我看着挑。

“这、这……”刑部的老尚书都快七十了,历经三朝,经常说的口头禅是,什么大风大浪我没见过?这一回如此荒唐的圣意,他还真就没有见过。大家还没有个统一意见,就着急忙慌的上奏审判,说自己的结果?那最后还不是你新帝从中挑个你想要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吗?那让他们来讨论又有什么意义呢?

新帝不再废话,只是强硬地留下了一个期限,然后就甩袖走人了。池宁赞叹地看着新帝,在他觉得他已经够能坑新帝的时候,他往往会发现,新帝比他还能坑自己。

佩服,佩服。

要不是场合不对,池宁都情不自禁想给新帝鼓个掌了。

总之,结果正是池宁最想要的那种,他既可以参与其中,掌握着一定的决定权,却又不至于变成他说了就算的一言堂。

而大众对这事的理解,也是倾向于新帝肯定不会真的只看自己想看的,应该还是会少数服从多数地屈服于大多数人的意见。

一共六道折子,三司捆绑,西厂跟着陛下,池宁所代表的东厂与锦衣卫也就变成了最为关键的两票,可以改变整个风向的那种。这是小孩子都会算的算术题,无论如何都要拉到池宁手上的两票,三司拉到了就会赢,西厂拉到了至少可以势均力敌,加上一些场外因素,也是可以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