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这最后确定的两百多篇故事和云泽自己的两百多篇故事放在一起。他最近还根据南方蝗灾的真实事件写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虽然有一点悲剧性,却以小见大,打动人心。

它被分为春夏秋冬四册,春之一册多是歌颂爱情、亲情和友情,夏之一册多是教导人们遇到麻烦如何行事,秋之一册赞颂智慧、勤劳、节俭、勇敢。冬之一册多是对恶人的惩处,和人为恶的下场。

在这些故事里,他第一次提出了‘家国天下’的概念。

第123章

这个时代的国家观念并不强, 总觉得国家是王室和权贵的国家,和他们平民的关系并不大。

究其根本, 是文化原因。

泰锡少耕地, 多牧场, 没有农耕民族那种团结一致去克服某种巨大困难的传统和习俗。这一次去南方抗击蝗灾算是极其新鲜的尝试。

新鲜在哪里?新鲜在全民参与,上至国王和大臣, 下到平民百姓,全员都在为一件事努力, 这个过程中,集体荣誉感就慢慢产生了。而后期他们击退虎视眈眈的敌人和可怕的蝗灾,这种荣誉感一下拔高到了某个层次。

不是说一个能保持生命力的国家,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文明。只是说, 一个统一的文明更容易生存下来。

这个文明是这样的, 这片土地上,他们用着一样尺寸的工具,说着一样的语言, 用着一样的文字,学习一样的理论……

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制度,哪怕换了衣服和头发, 一说话就知道你是‘泰锡人’的制度。

他们所有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就是‘我是泰锡人’。

云泽就想用这种传播故事的方式, 让大家加深‘我是泰锡人’的观念。

那之后,云泽决定开设一个免费的‘吟游诗人辅导班’,教学时间确定为晚上, 地点则是剧场。他知道很多吟游诗人会进来看剧场,为了记住这些故事,将其变成自己故事储备的一部分,以后带去其他地方赚钱。

云泽需要他们传播故事,他们需要云泽提供的素材,互惠互利。

这些吟游诗人是库里的流浪者,云泽找他们就花了不少时间。主要是询问街面上跑来跑去的小僧侣和巡逻队。

去找这些吟游诗人的是演艺班的孩子们。这些孩子也要跟着学习的,他们在学校主要学习表演、乐器、歌谣等等。他们出来之后若是成为吟游诗人,也是一个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