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得宝

剑来 烽火戏诸侯 5563 字 2022-09-17

这位云上城龙门境震惊道:“难道这座遗址还有剑仙坐镇?!”

已经悄悄绕行青山一圈的桓云摇摇头,“都死绝了,并无活人,也无鬼物。就剩下这道剑气继续存在于这方小天地。”

桓云脸色凝重,“再告诉你一个好坏参半的消息,此地是一处古老洞天福地因故破碎后,遗留下来的玄妙地域,版图大小,大致是方圆百里。小天地的岁数,不好说,可能千年,甚至更加久远。不过这座山头洞府是什么时候悄悄消亡的,老夫大致推算出来了,约莫七八百年,但是这也不正常,北亭国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仙家门派。”

桓云停下下坠身形,离地百余丈,与那位老供奉一起御风悬停,缓缓说道:“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了,这处小天地,在此地门派覆灭后,曾经被不知名的世外高人随身携带,一路迁徙到了北亭国这边。只是不知为何,这位仙人并未能够占据这处秘境,顺利修行,然后凭借此地,在外边开山立派,要么是遭了横祸,承载小天地的某件至宝,没有被人察觉,坠落于北亭国深山当中,要么此人来到北亭国后,不再远游,躲在这里边偷偷闭关,然后默默无闻地兵解转世了。”

桓云叹了口气,“生死不定,大道无常。”

每每思量此事此理。

让人难免有些心灰意冷。

只不过桓云感慨之后,立即惊醒过来,想起自己在云上城劝慰沈震泽的那句话,瞬间便恢复如常,心境之中再无半点阴霾。

道家修行,自误最误人,如此才有了三教百家当中,最难逾越的那道叩心关。

老真人桓云,其实资质极好,只是北俱芦洲大渎沿途的所有山头地仙,都觉得他桓云在符箓一途,前程远大,与自身大道契合,才有如今的风光,其实桓云心知肚明,这叫做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曾有高人明言,他桓云若是早早进入宗字头仙家,然后别学那花里花俏的鬼画符玩意儿,早就是一位有望跻身上五境的元婴修士了。

所以对于得失二字,桓云感触极深。

实在无奈之时,唯有当做一场砥砺道心的修行,来解忧愁。

————

山巅那座道观,供奉着一尊中年道人的坐姿神像,目视前方,双手摊掌叠放在身前。

香案之上有一只黄铜小香炉,还剩下半炉的香火余烬。

谁都知道那只光可鉴人的小香炉,绝对是一件道门重器,但是谁都没有去触碰。

狄元封轻声问道:“孙道人,可在你们道门神像挂像册子上,见过此人?”

孙道人摇摇头,“从未见过。”

有句话他没敢说出口,眼前这位道人,相貌平平,整座神像给人的感觉,无非就是平淡无奇,甚至不如洞室那四尊天王神像给人带来的震撼之感。

陈平安凝视着那座神像,似乎当年与东海观道观那位老道人,一起在藕花福地的光阴流水之中游历三百余年,偶尔会看到老观主也会出现这般坐姿,只是不常见,可能在凡夫俗子眼中,此种坐姿终究怪不到哪里去,但是陈平安却有一种模糊不清的感觉,总觉得在老观主的那份修道真意,在眼前中年道士的神像身上,有些神似。

陈平安记起一部道家典籍上的四个字。

离境坐忘。

岁月悠悠。

修士不知山下寒暑,已逝之人,空留一座神像,任你生前如何道法高妙,又能如何?岂不是更不知四季更迭,道人修道,修到最后,到底会高到何处?

陈平安心中叹息,从咫尺物当中取出三炷山水香,搓燃点香之后,插在小香炉之内。

孙道人觉得这位道友真是痴心妄想,难不成还希冀着神像道人还有残留元神,就因为你点燃三炷香,便有机缘降临?

黄师和狄元封都没阻拦此人上香。

事实上更是想要通过黑袍老者冒冒失失的烧香此举,来判断那只小香炉,会不会因此触发机关,多出一桩机缘,或是触发机关,惹来杀身之祸。

因为小香炉是必然要带走的,有人愿意涉险探路是更好。

等到三炷香燃烧殆尽,没有任何动静。

狄元封便笑道:“黄老哥先得了一件法袍,我得了两件佩饰,那么这只香炉该归谁了?孙道长,陈老哥?”

陈平安笑说道:“我就算了,山中那么多建筑,十七十八都没逛,分头行事之后,够我忙活的了。若是孙道长想要这只香炉,只管拿去。”

黄师说道:“我可以用那件法袍与孙道长交换香炉。”

孙道人一阵肉疼,依旧点头答应下来。

黄师抛出那件法袍,自己去搬了香炉放入包裹当中。

然后将那只大行囊里边不值钱的衣物、瓶罐,都清理出来,随便丢在地上。

然后将行囊撕成两半,一半丢给狄元封,当做装物包裹,黄师瞥了眼神色尴尬的孙道人,“孙道长身上这么大一件道袍,脱了不就是包裹?”

孙道人恍然大悟,满心欢喜。

接下来四人在小道观内各自忙碌,狄元封找到了一块雪白蒲团,孙道人扯下了几幅不知什么材质的金黄绢布。

黄师猜测神像当中藏有玄机,便干脆骤然一拳打碎了整座神像,只是毫无所得。

当时陈平安正蹲在地上,伸手摸着那些湿气极重的青砖,敲敲打打,刚刚有了一番打算,就听到那番动静,抬头看了眼黄师,后者朝陈平安咧嘴一笑。

孙道人吓了一大跳,狄元封不过是瞥了眼满地碎块的神像,竟是最不值钱的木胎彩绘,便不再多看。

四人一起走出道观,孙道人刚跨过门槛。

在这位高瘦道人腰间,响起了一串炸裂声。

竟是那串宝塔铃直接炸开了。

孙道人哀嚎不已,“惨也惨也!定是咱们的大不敬之举,惹恼了这位道门神仙老爷。”

黄师与狄元封对视一眼,没有任何犹豫,下山去其它建筑分头寻宝。

孙道人犹豫了一下,没有选择跟随狄元封,而是跟上那个黄师,高呼等我,飞奔过去。

很快四人身后那座小道观就轰然倒塌,尘土飞扬,遮天蔽日。

陈平安没有与三人那般着急下山寻宝。

而是开始捡取其余三人都不愿多拿的物件。

例如那些过于沉重、且占地盘的碧绿琉璃瓦,还有那些凝聚了浓郁水运的青砖。

除了身上斜靠包裹,陈平安还有方寸物与咫尺物。

刚好先前在春露圃老槐街开设蚍蜉铺子,腾出了许多位置。

但是陈平安真正想要收集的,却是被黄师一拳打烂的那尊神像碎木。

在道观废墟之中,陈平安的取物动作,不急不缓。

一片片流光溢彩的琉璃瓦,被率先收入咫尺物当中,与此同时,不断出手轻轻将道观废墟杂物丢到广场之上,仔细拣选那些神像碎木,一边寻找碎木,一边装载琉璃瓦。相传白帝城那座琉璃阁,有秘制碧瓦琉璃,层层叠叠铺盖在屋脊之上,有那“琉璃阁上瓦万片,映彻云海如碧波”的美誉。

陈平安收拢了所有神像碎木之后,还装了一百二十片琉璃瓦,心思就有些古怪起来。

一来抬头一看,好似道观废墟被自己挪了一个位置,从原先遗址搬去了白玉广场上。

再者那些蕴藉丝丝缕缕水运、而非寻常灵气的青砖,让陈平安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

要想收集完道观屋顶琉璃瓦和地上青砖,恐怕陈平安就算再多出几件咫尺物都办不到。

不过对此,陈平安没有半点纠结。

而是咫尺物当中,摆放着一些半点不值钱的老物件。

相较于蕴藉一丝丝水运精华的青砖,或是接下来去往那些殿阁楼台的其它机缘宝物,天壤之分。

陈平安蹲下原地,双手笼袖。

陈平安仰起头,伸手摸了摸下巴胡茬,站起身,又尽量多搬了些青砖琉璃瓦。

咫尺物当中的旧物,一件没丢。

最后陈平安又点燃三炷香,插在道观遗址的两块青砖缝隙当中。

等到燃烧殆尽之后,轻轻吹了一口气,将些许灰烬吹散。

陈平安挖取青砖,都是整齐一排下手,没有东一块西一块,又抹掉了地面上的挖掘痕迹。

最后连方寸物都没有放过,与咫尺物一起装了三十多块青砖。

想了想,陈平安往自己斜挎包裹里,又装了一块青砖和两片琉璃瓦,沉甸甸的,让人觉得挺踏实。

于是陈平安又往包裹里塞了两块青砖。

这才下山去。

去看看那位心肠最软的孙道友。

不出意外的话,等到这位孙道友什么时候再找到一件让黄师都要垂涎的重宝,也就是孙道友身死道消的时刻了。

而这位孙道友在向黄师高呼等我之前,其实以心声告诉了陈平安一句话:千万小心那秦巨源,道友最好别再出现了,趁此机会,捡了宝物就跑,越远越好,命比钱值钱!

陈平安觉得就凭这番话,就该让孙道友少去一个意外。

这趟访山寻宝,得宝之丰,已经远远超乎陈平安的想象,做梦都能笑醒的那种。

所以接下来,便是一场山水游历了。

若是再偶有所得,是更好,再无半点收获,也不差。

不过孙道人那串宝塔铃无缘无故的粉碎炸裂,很奇怪。

只是相较于这座洞府的处处古怪,好像又见怪不怪了。

哪怕陈平安方才又点燃了一张阳气挑灯符,依旧是天地清明的迹象,毫无污秽煞气。

陈平安这就没辙了。

无非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许多天灾,其实就只是。

陈平安绕过白玉广场上堆积成山的道观废墟,陈平安先前的翻翻捡捡,心细如发,手法巧妙,不会错过什么。

真要错过了,更无需多想。

陈平安站在台阶之巅,举目望去。

终于来了第二拨人。

相比第一拨人的鬼鬼祟祟,这伙人可就要大摇大摆许多。

是那个北亭国小侯爷詹晴,与芙蕖国人氏的水龙宗嫡传女修白璧。

陈平安往自己身上张贴了一张驮碑符,一路往下,掠如飞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