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 第三十章 水墨河山影(3)

离上次祭祖竟十年了。

“那两把刀剑也要捐吗?”她的心早已成鞘,把它们的影子收到了心底,舍不得。

他静了一霎。二楼的灯仿佛也暗了。

“它们也许更愿意守着这里。”他说。

他背过身,提笔蘸墨,先将黄河、长江勾画,再点长安、洛阳、柴桑和建康。

“这一次捐赠以沈家藏品为主,大多在汉之后、隋之前。”

笔锋带墨,落在纸上,为她勾出了那一幅早消失在时空长河中的年代:“汉地中部是我族起源,常叫它中土、中华,或华夏。”

立在宣纸前的男人,画的是曾经在军营、王府常年悬挂的天下版图。

“汉之后,中土分合不息。沈氏壮大时,天下五分……”

他的笔锋略顿——

而有两地盘踞雄兵不可掠侵,北有长安周生,南有柴桑沈策。

……

最初柴桑地处在几个小国当中,如一孤悬的陆地小岛,距都城山遥水远。而因为它是重镇,自然被几股势力觊觎,今日是你的,后日是他的,本该富庶的土地遭人掠夺一空。所以沈策和幼年的昭昭,见惯了哀鸿满路,饿殍遍野。

从军定天下,是他自幼的志向。

沈策之前,兵权极其分散。沈策自十五岁立下奇功,带最初沈家军五千人,一路往西南征伐,用尽手段将兵权集中,到二十三岁,一统南部。

自此,南北格局分明。

“那时南北对峙,互不侵犯。北部最大的敌人,是更北的柔然。”所以驻守长安的小南辰王每每出兵,都会先知会柴桑,沈策自会按兵不动。

“而南部的敌人在西,是吐谷浑,还有更远的笈多王朝及属国。”所以当他要出兵,也会先和长安达成默契。

这一张图,有重镇、古地名,还有江水河流。

沈策是领兵的人,将高山湖泊,河山地貌都藏于心,落在纸上,比只有一个地名更丰富。他会画出微小的山脉绵延、盆地湖泊,每个重镇都要绘成小小的一个城池。

“柔然、吐谷浑,还有南北两国,还少一个?”她追问。笈多王朝是印度,不算在内。

“还有西南夷部族,如此五分。”

她点头。

“但很快北部分裂成了两国,继而六分。”

小南辰王死后,北部很快分裂为两国,日日对战,消耗彼此。而沈策本想趁此机会,渡江一战,把疆土往北推到黄河流域,定天下、平战乱……

时也,命也。

一副水墨河山的影子在她眼前展开。

沈策说的都是古地名,她有的听过,有的没有,跟着他辨认河山。

他望着这一副草草完成的中土地理之图:“汉尚武。而汉之后,依旧名将如云,兵权常压制皇权,改朝换代频繁,这里画的只是一时的天下。”

有时短短数年,就会是另一番景象。

她细看去,他对南境画的更细:“你更熟悉南部的地形?”

他承认了:“祭祖在初夏,有没有兴趣,陪我画一幅长江以南的河山图?”

像清明上河图?或千里江山图?

“从哪里开始?到哪里?”

“从柴桑到普陀。”

她好奇他怎么知道自己会画,应该是妈妈说的,于是欣然同意:“好,你来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