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章 第五十二章

付七道:“主子料的不错,圣人安抚了东宫后,太子殿下便重新查起了城西渠的案子,说是要找城西渠工图的初稿,期间还去了一趟御史台。”

陆宴提了下唇角,果然。

工部、兵部、御史台,这些地方可都是太子的地盘,太子一旦重新掌权,最先救的一定是他的左膀右臂,云阳侯沈文祁。

可圣人亲口定下的案子,能翻吗?

陆宴揉了揉眉心。

云阳侯此人虽然有些迂腐刻板,但不得不承认,他是官场上少有的实干派,若没有他,大晋的农业以及水利也不会繁荣至此。

自打三年前云阳侯升至工部尚书,晋朝的水力调控、防洪、和土地排水的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就拿黄河流域来说,每到初夏,黄河的水位便会变低,至七八月雨水季节,又会升高,黄河的堤堰根本无法在抑制洪水的同时灌溉农物。

回数往年,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涝灾,可在云阳侯在任的这几年,涝灾确实少有发生。

圣人对云阳侯所绘制工图不止一次发出过赞赏,而这些功劳,均是记在了太子名下。

按说像云阳侯这样深资历的官吏,得他首肯的工程,是断不该出那么大事故的

仔细想想,工图出问题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不然,太子也不会跪在听政殿门口替云阳侯喊冤。明哲保身的道理,谁会不懂呢?

只是城西渠坍塌,导致漕运受阻,前方战事都跟着受了影响,圣人怒气滔天之际,确实没有回旋的余地。

圣人的这一怒,不仅驳了东宫脸面,更是直接下令禁了太子的足。

太子被禁足的那两个月,不知传出了多少次太医署深夜齐聚东宫的消息。众人心如明镜:太子一旦倒下,这时候谁帮沈家出过头,未来的储君想必都会记在眼里。

朝堂上人心惶惶,三皇子和六皇子的势力迅速崛起。

而这些,恰恰就是云阳侯府求助无门重要原因,不是不愿,是没有人敢。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东宫便有了树倒猢狲散的势头。

眼下能否替云阳侯减刑或翻案,便成了东宫的翻身仗。

少顷,付七欲言又止道:“主子,太子也在到处找沈姑娘的下落。”

陆宴面色一沉,“适当之时,把他们往别处引。”

“属下明白。”

“还有么?”陆宴道。

付七道:“东宫这边好像盯上了现任工部侍郎李棣。”

若是能让云阳侯重回朝堂,太子一定会将“刀”架在李棣的脖子上。

想到李棣,陆宴便想到了沈姌。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能让沈大姑娘不敢跟李家对薄公堂,甚至都想到了毒杀了招数?

其原因,肯定在云阳侯身上。

陆宴眉宇微蹙,提笔,蘸了蘸墨,缓缓写下了几个人,长平侯、宣平侯,沈甄的二叔和三叔,兵部尚书郑永,御史台大夫洪承,翰林院的鲁思这些都是和沈文祁关系密切的几家。

是谁呢?

长平侯人在边疆,宣平侯和沈家的二房三房一早就同云阳侯府撇清了关系,郑永和洪承都在朝中,独独翰林院的鲁思

陆宴转了转笔杆,圈住了鲁思的名字,对杨宗道:“给我查查,鲁思为何会突然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