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等等新签的艺人自己酿的?

周龙不由得有些愣神。

他倒是听说郑无束手里最近签了一个艺人,不过他也早就知道郑无束打算自己开工作室了,因此这完全很正常,他也没有怎么注意。

但是现在听郑无束的话,好像如果是因为他的手艺签他的一样。

“这年头还有会自己酿酒的艺人?现在的年轻后辈,这才艺有点多种多样了。”周龙不由如此感叹道,哪像他们当年什么都不会就直接进到娱乐圈,什么都是从头学起,表演才艺节目的时候给你讲个笑话就差不多算是过去了。

“他是正儿八经的C大酿酒工程专业出身,父亲是专业的酿酒人,家里有个小酒坊,传承了十几代人的手艺,自然是不差的。”

如果说目前郑无束只是带酒来还让周龙有一点疑惑之外,那么郑无束现在对他手里的这个艺人身份来历说得如此清楚,还特意指出酿酒人这个身份,就有点不同寻常了。

周龙不愧是在娱乐圈里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几乎一个转念就已经猜到了郑无束的来意。

“你是为央视的那档节目来的吧。”周龙胸有成竹的说道,“不然你怎么会特意的带着酒过来看我?你才拿了影帝头衔不久,不少导演应该都会找你谈戏才对。”

郑无束现在正是演员的黄金年龄,又刚刚拿了大奖,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奇妙的是他的粉丝量也完全不输给那些偶像明星,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表演兼具的演员是十分稀少的,那些导演不将郑无束找疯了才怪。

“没错。”郑无束爽快的承认了这一点,“我签的那个艺人,算有点天分,不过年纪已经不小了,过完年就26了,如果按照一般的套路来捧他上位,恐怕需要五六年的时间,运气不好的话,也许需要更久。我等不了这么久,为了维持我现在的形象,我在国内接戏的数量要大幅度降低,曝光率要持续减少,重心可能会开始往国外移。因此我需要我手下有一个艺人能够接替我在国内的事业。不然,华英那边恐怕不会轻易放过我。”

现在郑无束在国内的声势以及无人可及,他想要更进一步的话,肯定是要往国外发展,再者他现在这个年龄就想着养老,也未免太早了。

现在他们国家的电影市场已经打开,外国许多电影公司都瞄上了这里的蛋糕,以前是国人争着抢着进入那些大制作商业片中,现在则是变成他们会争取让一些演员去他们的影片里打酱油作为宣传点。

这对于现在的郑无束来说是个好机会。

更不用说周龙在国外也有认识不少的演员导演朋友,以郑无束和周龙的关系,周龙已经为他牵好了线,搭好了桥,再加上郑无束本身的价值,郑无束想要拿到一个戏份重并且复杂的角色,并没有那么难。

现在正是拼搏的好时机,郑无束不可能会去放弃国外的市场。

可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郑无束专心国外市场,那么国内很有可能就会被人下黑手,到时候自然也就鞭长莫及。

不过如果杨篱能起来,慢慢接手郑无束在国内的事业,那么郑无束的顾虑就要少很多。

华英当初之所以死皮赖脸的拉着郑无束不肯放手,解约之后又对着郑无束使各种手段,正是因为华英没有像郑无束这样能够扛鼎的人物。

华英公司里更多的是那些有人气却没有演技,又或者有演技却怎么也不红的人,剩下的就是一些综艺咖。

郑无束在国内霸占了太多资源,一旦他在国外奋斗,华英就已经做好了准备让旗下的艺人去撕资源。甚至郑无束也听见了华英频繁的和某些流量艺人接触的消息。

到时候是低价截胡也好,造假数据骗人也好,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方法,等到郑无束从国外回来,恐怕就要面临国内的人气下降,或者被其他明星围攻,并且视之为竞争对手的形势。

这样实在太不利了。

明星不被黑,是因为他没有什么可以匹敌的对家,同类型之间没有相互的竞争关系。可一旦郑无束手里的资源都被其他人瓜分,其他人又怎么会愿意让口里的肉吐出来?到时候郑无束面临的就不仅仅是一间华英,而是娱乐圈大半个影视公司了。

但是如果对方是杨篱就不一样了。

杨篱和他的眉宇间有几分相似,粉丝看见他的时候忍不住就会想起郑无束,加上对方是他手里的艺人,人品什么的,经过这些时日的了解也差不多知道了。

杨篱的经纪人,助理,工作团队都和他的差不多如出一辙,对方想要生出什么外心也不可能。

因此,央视的这档节目会是杨篱获得国家主流媒体承认的起点。很多导演都乐意拍小人物的传奇故事,杨篱有了这方面的标签认证,以后就会更加顺畅一些,而那些自认为逼格高的大品牌,也对这种手工艺人情有独钟。

对于这种传统工艺的继承者,那些时尚资源品牌的人,几乎都是抱着一种尊敬的态度。

有郑无束工作室的资源,有国家央视的认证,有杨篱自己的努力,要是这样还不红,大概郑无束也没有别的什么好说的了。

“我明白你现在的担忧,也知道你现在的想法,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解决你困境的最好办法。可问题就是央视的决定不是你我能左右的。我听说央视那边已经开始在接触那些酒业集团的负责人,那边推荐了几个民间的酿酒大师,央视已经在考虑当中了。”周龙认真的回答道。

他作为主持人知道的消息自然比外界的更灵通。

“龙叔,这人参枸杞酒只是杨篱的作品,他现在的手艺完全比不上他父亲。他家在那个小镇里是经营多年的小酒坊,已经传了几代有余,祖辈几乎都是在宫廷里为皇帝服务。您不妨看看这一瓶,试一试他父亲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