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笑傲江湖 金庸 1695 字 2022-09-18

想:“这人老奸巨猾,为恶远在林师弟之上,原该让他多吃些

苦头。”说道:“原来这几日来,你一直要找他来给我瞧瞧。”

盈盈道:“那日我爹爹来到朝阳峰上,这厮便来奉承献媚,

说道得了《辟邪剑法》的剑谱,前来献给爹爹。爹爹问他有

何用意,他说想当日月教的一名长老。爹爹没空跟他多说,叫

人将他看管起来。后来爹爹逝世,大伙儿忙成一团,谁也没

去理他,将他带到了黑木崖。过了十几天,我才想起这件事

来,叫他来一加盘问,却原来他自练‘辟邪剑法’不得其法,

竟自己将一身武功尽数废了。这人是害你六师弟的凶手,而

你六师弟生平爱猴,因此我叫人觅了两只大马猴来,跟他锁

在一起,放在华山之上。”说着伸手过去,扣住令狐冲的手腕,

叹道:“想不到我任盈盈,竟也终身和一只大马猴锁在一起,

再也不分开了。”说着嫣然一笑,娇柔无限。

(全书完)

后记

聪明才智之士,勇武有力之人,极大多数是积极进取的。

道德标准把他们划分为两类:努力目标是为大多数人谋福利

的,是好人;只着眼于自己的权力名位、物质欲望,而损害

旁人的,是坏人。好人或坏人的大小,以其嘉惠或损害的人

数和程度而定。政治上大多数时期中是坏人当权,于是不断

有人想取而代之;有人想进行改革;另有一种人对改革不存

希望,也不想和当权派同流合污,他们的抉择是退出斗争漩

涡,独善其身。所以一向有当权派、造反派、改革派,以及

隐士。

中国的传统观念,是鼓励人“学而优则仕”,学孔子那样

“知其不可而为之”,但对隐士也有极高的评价,认为他们清

高。隐士对社会并无积极贡献,然而他们的行为和争权夺利

之徒截然不同,提供了另一种范例。中国人在道德上对人要

求很宽,只消不是损害旁人,就算是好人了。《论语》记载了

许多隐者,晨门、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荷a丈人、伯夷、

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等等,孔子对他们

都很尊敬,虽然,并不同意他们的作风。

孔子对隐者分为三类:像伯夷、叔齐那样,不放弃自己

意志,不牺牲自己尊严(“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像柳下

惠、少连那样,意志和尊严有所牺牲,但言行合情合理

(“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像虞仲、

夷逸那样,则是逃世隐居,放肆直言,不做坏事,不参与政

治(“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孔子对他们评价都很

好,显然认为隐者也有积极的一面。

参与政治活动,意志和尊严不得不有所舍弃,那是无可

奈何的。柳下惠做法官,曾被三次罢官,人家劝他出国。柳

下惠坚持正义,回答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

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论语》)。关键是在“事人”。

为了大众利益而从政,非事人不可;坚持原则而为公众服务,

不以功名富贵为念,虽然不得不听从上级命令,但也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