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第一套人民币

是大胆起名的风格。

回来后他就给学生放学了,然后社员们也下工了。

今天下工早,因为要来买平价粮。

不用粮票的平价粮对社员们来说如同珍宝,下工后顾不上换衣服,纷纷挎着篮子、拎着袋子便来了。

听涛居旁边的库房排起了队,一群人兴高采烈的讨论:

“真有平价粮啊?这不年不节的发平价粮,挺好。”

“是王老师拖关系买来的,大学生还是好,有关系。”

“大学生肯定好呀,听说王老师一个月开支一百块!”

“一百块?中央领导也就一百块吧?这么多呀,怎么能花的了?”

“有媳妇就花的了,王老师还没有对象吧?这下子好了,我妹妹也没有对象……”

王忆忙活不过来,他找了王东喜和刘红梅来称重,王新钊自告奋勇要帮忙。

于是他让王新钊、王丑猫和两个大孩子装粮食,自己算账收钱。

不用问买多少,王东喜已经根据队里各家各户的情况分好了额度。

王忆这次带过来的粮食不少,一个强劳力能分二十斤的口粮指标,一个孩子能分五斤。

这些口粮吃不上几天,但混着海带海藻一起吃也能撑些日子。

妇女老人们买上粮食高高兴兴离开,王东喜喊道:“磨盘都紧着点用,各家各户注意点,不缺粮食的先让让缺粮食的。”

王忆带回来很多玉米,这得用磨盘磨成玉米粉来吃。

他想起自己这里也有玉米粉,是他来学校第一天王东峰送给他的,足足二十斤,如今一点没动。

正好他看到了愁眉苦脸的队长老婆黄小花。

黄小花领着孩子在抹眼泪。

王忆明白她的意思,她想获取一些同情,给家里想办法支取口粮。

本来就有她家的份儿,不过不能白给,否则消息传出去人心会乱。

古人说的好,不患寡而患不均。

王忆对她招招手说道:“嫂子,我这里还有二十斤的玉米面,给你家也留了五十斤的高粱米,你们家先记账吧,等发了工分让我大哥过来算账。”

黄小花擦着泪说道:“都怨我、都怨我,我要不是轻信人,我家就不用、就不用欠外债了!去年刚把外债打上,好容易从牙缝里抠出五十块!”

“都怨我,都怨我!”

“我命不济,成分不好,一辈子不好……”

王忆安慰她道:“嫂子别这样说,只要人在家在那就一切都在,钱没了可以再挣,千万别因为没了钱而想不开!”

“家里还有钱。”队长的小儿子王丰收说道。

黄小花急忙说道:“老五别瞎说。”

她又给王忆解释:“家里真一分钱都没了,干干净净,不过有一些老钱。”

“当年我结婚家里成分不好缺粮少钱,就用长辈留下的老钱给我压箱底,图个好看,总比空着手要强。”

一听这话,王忆精神一振:“老钱?是古代的钱币?”

黄小花说道:“不是,是咱建国后的钱,早就不让用了,我打听过了,银行都不给兑,六几年的时候就停兑了。”

王忆来了兴致:“你说的是第一套人民币?”

黄小花说道:“是吧?咱不知道第几套,反正早就不让用了。”

王忆问道:“你家里那些钱,是不是金额都很大?一张钱上几千上万的?”

黄小花说道:“嗯,是,我小时候都是用这样的钱,后来银行往回收,一万块兑一块的收。”

王忆说道:“那你给我带过来,我也给你按照一万块兑一块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