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保密工作小组(祝好)

“相机属于精密仪器,拿58系列机器来说,虽然说解放初期的机加工已经有一定基础,民间也有一大批机加工的能工巧匠,仿制相机机械部分并没有太大困难,但是镜头不行,这叫光学部件。”

“最后是选择了眼镜厂制作的镜头,具体应该是奉天光机所的图纸,吴良材眼镜厂加工制作的。”

王忆说道:“我买了不是自己用,是收藏,我特别喜欢收藏这些精密仪器,看着它们我就好像看到了时代的发展,里面藏着过去的时光呢。”

女馆长看看他的相貌、感受了一下他的气质,觉得他应该是一位搞艺术的青年,出自一个有艺术涵养的家庭。

她对王忆说:“我们这里有两台58-1相机,保存的都比较好,每一台可以以出厂价的半价卖给您。”

“再就是徕卡老式胶片相机,这台相机是外国进口的机器,本来定价是五百元,但上级单位允许我们以五十元对外出售。”

王忆一听这价格都很舒服,全买!

58-1相机的情况不好说,22年的价格不清楚也不了解它们能不能带到22年,但这徕卡老式胶片相机没问题,一般是能带到22年去的。

因为这相机个头太大了,除非进博物馆否则没希望保存到22年,从82年来算,未来40年一般是不能完好保存的。

曙光照相馆的员工对待国有财产非常仔细,58-1相机保存很好,它们是白色金属机身,只说外表是非常漂亮的,工艺很出色。

而且每一台相机都是用一个木匣子保存,里面有全套的配件和镜头。

王忆看到它们的样子就知道,这样的相机只要能带到22年哪怕卖不出去那放在公司或者生产队大灶里当饰品也是好的。

交钱开发票,拿货走人。

他挑起担子准备离开,走出去没几步后面响起招呼的声音:“哎哎哎,同志你先别走。”

声音有些耳熟。

王忆回过头去然后看到了一个肥头大耳。

找他买过尼康f-3的曹新国。

见此他急忙拉低了草帽。

但这是没必要的多余动作,曹新国认出他来了,嘿嘿笑道:“同志,咱们又相遇了。”

王忆冷漠的说:“对不起,我不认识你,你叫下我有什么事?”

曹新国表示明白,说:“对对对,咱们不认识,咱们是陌生人。”

“那啥,是这样的,就是刚才我听朋友说,你这里有曰本的相机?尼康f-3?我想买一台。”

王忆抬了抬草帽:“你的那台机器呢?”

曹新国讪笑道:“好好的保存在家里呢,这次是帮我一个亲戚买的。”

王忆问道:“你亲戚也是翁洲的?”

“不是,他是西北的,上个月他来我们家里走亲戚,看到了我的尼康相机,于是很感兴趣想要买一台。”曹新国说道。

王忆说道:“价钱呢?”

曹新国小心翼翼的问:“你应该知道,咱们的西北人民日子过得比较艰苦……”

“四千块!”王忆已经不信任这伙人了,一个他一个苏念,都他妈狡猾的跟小鬼子一样。

曹新国唉声叹气:“四千块真的太贵了……”

“那就三千八,本来我是准备了两百块的介绍费,就是给你的感谢费。”王忆不耐烦的打断他的话,“三千八的底价,这样就没有给你的感谢费了。”

曹新国赶紧说道:“等等,大哥你先等等,四千、就四千了,这钱一分不少我给你带过来!”

王忆听到后点点头。

真是个讲义气的人。

双方约定老地方交易,时间定在14号的晚上,13号结束培训大会,这样14号时间比较充裕。

挑着担子回到仓储地,然后要做的就是等待王东义、麻六回来,天涯岛也派出了天涯三号来接应他们,王忆先行去码头等船。

码头上海货多,他搜索了一圈又找到了销售琵琶虾还有拟蝉虾等海珍品的摊位,于是便挑着扁担买了两筐子。

这会空闲多,他回了一趟22年给邱大年打去电话让他开车拉回了生产队大灶。

同时也把相机交给了邱大年并让他继续买尼康f-3和同时代的其他优质相机。

他处理完这档子事回到82年,王东义和麻六没有回来,但天涯三号已经靠上了码头。

开船的王向红看见了王忆,便从窗户探头出来挥舞墨镜。

王忆兴高采烈的跑过去,说:“支书、真吉爷你们都来了?太好了,走,咱们先去搬货吧,这次要搬的货物挺多呢。”

王向红期待的问道:“王老师,缝纫机?”

“缝纫机买到了,一共十台但是先送来五台。”王忆笑道。

王向红听到这话顿时松了口气:“太好了,这可太好了。”

王忆忽然觉得不大对劲,问道:“支书,你不该先关心咱们的太阳能发电机吗?那才是重头戏啊。”

王向红嘿嘿笑:“大义托人给我送去口信了,发电机已经到了,是不是?已经在仓库里了!”

王忆恍然大悟。

老支书还是火急火燎的性子。

他安排社员们开始搬货,这次东西多,有粮食、有发电机和太阳能板、有缝纫机,然后还有好些商品、货物。

有门市部一部分也有给李老古准备的一部分。

王向红给社员们分批次,他领着几个干活沉稳的来搬运太阳能板和发电机。

其他社员不去干活,先来围观太阳能板:

“这不就是镜子吗?镜子能发电?”

“你懂个屁,这是高科技镜子,你看那个太阳能灶不也是高科技镜子?它能发热这个能发电,都是高科技。”

“这东西真亮真光滑,嘿嘿,你摸摸、摸摸,真好摸……”

王向红拍开他们:“都干活,几点钟了你们一个二个的还在这里磨蹭?咱队里以前养的驴都比你们勤快。”

孙爱萍笑道:“这不是新奇吗?”

王忆那边把盖着缝纫机的篷布掀开,几个轻劳力妇女的注意力顿时又被缝纫机给吸引过去。

这才是她们的挚爱。

妇女们上去抚摸缝纫机,用脚踩一踩脚蹬子、拉开抽屉看一看。

结果拉开抽屉一看她们高兴的喊道:“王老师、支书你们快过来看,这里面有线头!”

“不光线头,还有顶针,这里还有盒子,里面是什么?粉笔片子?真好。”

“你们看看这些线,比咱家里的细还结实呢……”

王向红呵斥道:“大惊小怪!别嚷嚷了,都快点干活。”

“今天东西可不少呢,咱早点干完早点回去,别总是摸黑回去,还得开灯,那不浪费柴油啊?”

他自己也对这太阳能板充满新奇感,伸手摸了摸问王忆:“王老师,就这些东西能把太阳光变成电?”

王忆说道:“它们不行,它们只是能收集到太阳光的能量,你看,这里有电线,需要这台机器来帮忙才行。”

22年的太阳能发电机对于这个时代委实有些过于科幻。

现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年岁还不多,欧美日韩的机器进口相对较少,国内的机器大量保持着苏制风格,结实耐用但是粗大傻笨。

这样22年的太阳能发电机那流畅的曲线和漂亮的配色真能把人给看傻眼。

王向红摸着发电机感叹道:“六千块花得值,这真是花得值啊,光靠这个东西的卖相,你说它价值六万块我觉得都对!”

王忆说道:“其实现在在市场上一般人花六万也买不到,这种机器还没有投产进行量化生产呢,只是设计出来交给一些特殊单位进行试用。”

“主要试用地点在西北荒漠、内蒙草原等地区,因为那些地方常年少雨,太阳光照的时间比较长,便于这种机器发挥功能。”

“恰好咱们外岛今年干旱,我说了这个情况,说咱们这里太阳能资源也很丰富,通过关系给咱们申请下这么一台机器的采购机会,要不然咱们买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