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页

可见,性格决定一切。

一个家里,肯定得有个拧得清的话事人,亏得宋慈年岁比宋老太爷要大上几岁,这些年当童养媳,少时有父母撑腰,后来有儿子撑腰,才使她地位稳若泰山,也才压得住宋老太爷这缺根筋的。

酒席一散,宋老太爷就气呼呼的让人套车要回庄子上去,中秋也不回来了,他要在庄子上过,免得被老太婆给气出个卒中来。

对此,梅姨娘她们就解释,其实是老太爷得了几盘名菊,发了几张帖子出去,邀请几个老友来庄子上过节赏菊喝菊酒品蟹。

宋慈对此无所谓,只对梅姨娘道:“若只论风花雪月倒无所谓,只是你们可要注意着,别又整出些幺蛾子来,那几个数字瘦马,才送走个把月呢。”

说起来那几个数字瘦马,宋慈原本一直养在自己的院里,直到把小孙子带回来养着,觉得再养着不像样,就让江福来把人都给领走了。

至于她们的去向,宋慈发了慈心,总不是去了那些脏污地方就是,但是不是去了哪个官员或商贾后院,却不是她可以决定的了。

梅姨娘她们连忙表忠心:“太夫人放心,能劝的我们都劝住了,庄子里的人也都挑通眉眼的,有啥异动,都会报上来。”

宋慈满意地点头:“庄子上,也就老太爷和你们两个是正经主子,底下的人多有滑头的,你们该拿捏的拿捏,若真是刺头的,该拔除就拔了,万大事有太夫人我替你们撑腰呢。反正让里面的人都成你们的眼线,莫让他和别人有机会作妖。”

这话,只差没说让她们可以拿着鸡毛当令箭了。

梅姨娘有些激动,道:“婢妾谨遵太夫人的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