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五十章 披风争夺战(七十)

所以小丑在逗笑蝙蝠侠方面和蝙蝠侠在打击犯罪方面都是有才华的。

哪怕编辑在狂笑的剧情当中加上那么一句“他终于用他强大的智慧接近了他的目标,此时他由衷的感到快乐”,这个人物都不至于这么单薄。

人物的动机让观众们明白他的追求,人物的手法让观众们明白他的能力,人物的收获让观众们产生共鸣,如果这些都没有,那观众们到底是在看些什么呢?

就像狂笑利用时间跳过完全的隐没了蜘蛛侠和杰森的转变历程,编辑部门利用强加给狂笑的各种不合理的能力,完全隐没了狂笑的动机、手法和收获,那漫画读者到底是在看什么呢?

而席勒在这剧目中的举动虽然没有其他阿卡姆疯子那么传奇和励志,但是他更加直指要害,暴露了狂笑之蝠最本质的行动内核——逃避与虚无主义。

某一个国家对于其文化内容中角色的塑造其实能够部分的反映这个国家的特质,而角色塑造风格产生的转变也能反映这个国家时代的转变。

美国漫画有很长一段时间是非常单纯的鼓吹英雄主义,把英雄和普通民众区别开来再对立起来,以此来勾勒种种戏剧冲突。

但那个时候,英雄的价值观还是比较正常的,要勇敢,要强大,要积极进取,要惩恶扬善,这也代表着辉煌年代世界灯塔的骄傲和野心。

而之后一些反英雄相继出现,他们不再是完全正确的,而是有苦衷,亦正亦邪,故事也不再一味地强调英雄的正确、罪犯的错误,他们不再在意自己对不对了,比起灯塔,他们开始朝着世界警察迈进。

而当狂笑之蝠这类角色出现,他们不但不再追求理论胜利,甚至也不再探讨实践胜利的方法,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像精神胜利法?

就算我没有目标,没有计划,不实现自我价值,不考虑自身感受,反正就是赢。

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逃避思想和虚无主义,当他们开始想,在一个虚拟的世界当中,我能为所欲为,这个角色有多强全凭我设定,你别管我合不合理,这是漫画,较真你就输了的时候,就说明他们既缺乏服众的理论,也缺乏让人真正闭嘴的能力。

超人的设定离不离谱?在超人出现的那个年代,这个设定简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但编辑就是可以通过超人的故事来展现真正的英雄主义,这些情节能够体现出主义,而主义又能说服观众,所以超人大受欢迎。

蝙蝠侠的设定离不离谱?哪怕是放在现在这个年代,他的离谱依旧为人津津乐道,但是他们有足够的办法让蝙蝠侠的故事在世界范围之内广为传播,且一流行就是数十年,当这变成童年回忆的时候,有多离谱也不是那么重要,蝙蝠侠依旧是明星英雄。

而且这俩的离谱刊物可不比狂笑少,甚至有一些不为大众所知的古早刊物当中,他俩可真是简谱和五线谱闹离婚,离谱中的离谱。

这就说明狂笑的失败并不完全来自于他那离谱的设定,而是美国通过漫画说服读者传递价值观的能力减弱,对于世界流行文化的掌控力也减弱了。

更重要的是,编辑部知道这一点,他们自己也心虚,所以狂笑就必须得赢,因为他们不再有信心利用超级英雄故事来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因为他们明白,这不再是能用价值观输出来颠倒黑白的年代了,所以只有赢才能证明正确。

所以编辑部只能去其精华取其糟粕,把蝙蝠侠和超人故事当中对于价值观的探讨和对各类社会问题的探讨弃之不顾,只把他们最后的赢拿过来,妄图通过这种方式再创辉煌,结果自然是拉了坨大的。

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解,觉得这是编辑部创作水平断崖式下跌,但也不想想,这也不只是编辑部断崖式下跌啊,这明显是这整个国家正在均值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