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一步说话

“蓝太守在哪里?”走了几步后,诸葛亮又问。

“各科各班要人齐才会开课,今天只有农学科与木工科开班,先生这会应该在农学科。”胡恪回答。

三人路过一处连排教室,听见里面有说话的声音,诸葛亮看见里面有二十多名学员,木工科老师在教他们制作胡床。

胡床的设计原理简单,制作起来应该不是很难,诸葛亮心说这泉陵学堂就教这个?

胡恪看出了诸葛亮的疑惑,他解释道:“这里是木工科,先生让学员先练手,教室里现在是空空如也,让他们做些胡床给自己使用”

这个时代没有家具城,所以泉陵学堂修建好显得空落落的,于是蓝田吩咐他们自给自足,先从简单的胡床入手。

诸葛亮点了点头,走过几个回廊后,几人就来到农学科外。

农学科的学员以各郡各县的田曹吏为主,另外还有很多从临武县新邓庄送来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只有十三四岁,他们的父辈都是蓝田的狂热崇拜者,这也是蓝田为了推广泉陵学堂故意找来的铺垫。

面对黔首开办的学堂,老百姓不敢来、士族子弟也不屑于来,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泉陵学堂本期人数最多的就是农学科,这个科一共有四十七名学员开设了两个班,其余的工匠类六科只有木工科凑够了一个班。

此时蓝田正在一个班里旁听,李扬选来的农学老师都是能说会道之辈,也是蓝田在临武县教出的弟子。

农学科教授种稻、粟两种主粮,蘑菇、豆、瓜等辅粮,以及种植绿肥、收集粪肥,果木嫁接等。

今天第一课是讲的留种、育种以及种子储存,因为有太守蓝田在旁听,学员们听得十分认真。

“先生,外面似乎有人来了。”高顺轻声提醒。

蓝田扭头一看,后面窗户孔有个熟悉的面孔,诸葛亮就像班主任一样站在窗外,十分好奇地看着教室里的情况。

因为木工科的胡床还没做好,这些学员齐刷刷地站着听课,好在讲台下面有个小木台,这样都能看到台前的情况。

蓝田与高顺快步走出教室,“军师,你怎么来了?”

“子玉,你这学堂办得有点意思,农学、木工都可以放到学堂里来教?”诸葛亮十分好奇,这些技艺口口相传不是最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