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江东刺客案告破

夏侯充没理会曹丕的抱怨,继续说道:“您知道为何先王不杀,而要等到现在才诛司马全族么?”

“大概是担心士族们惊恐,怕孤无法顺利即位吧”曹丕猜测。

夏侯充微微一笑:“可能有这种考虑,但真正原因是先王也不知谶语真假,所以需要时间和事件来印证。”

“如何印证?”曹丕反问。

夏侯充神秘地说:“据说谶语前两句为‘传遗命奸雄寿终’、‘兄逼弟曹植赋诗’”

曹丕两眼瞪得浑圆,喃喃道:“这么说”

“关于司马的谶语也是真的,先王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魏国。”夏侯充补充。

“如果真是这样,仲达一家死得不冤,子满可知后面谶语内容?”曹丕追问。

夏侯充摇头:“先父也只得了这两句,您应该知道先王的性格。”

曹丕听得心中一凛,曹操多疑是由内而外的,即便夏侯惇这样的亲信,也不可能把谶语全部道出。

突然曹丕想起曹休转达的话,曹操要他重用名叫武侯或字武侯的人,莫非也是来之那些谶语?

“子满,你说先王会安排谁出手?”曹丕继续试探。

“当初在洛阳的人都有可能,因为邺城和许都同时动手,或许还是不同的人在办。”夏侯充故意定出范围,而且放出信息误导曹丕。

曹丕听完信以为真,这种事觉得会交给最的亲密人,而当时在洛阳的宗族大将只有夏侯惇、曹洪、曹休、夏侯尚。

夏侯惇、夏侯充都是忠厚之人,夏侯楙也没给他透漏半点信息,所以他把目标锁定在曹洪、曹休两人身上。

曹洪与司马懿素来不对付,曹休那边又掌握着最精锐的虎豹骑,加上洛阳离许都如此之近,除此自外曹丕想不到他人。

曹丕刚刚完成推论,突然额头上冒出冷汗,如果真是曹洪在邺城动手,为何还留下两个幸存者?难道是为了洗脱嫌疑,故意这样做掩人耳目?

“大王,夜已深,微臣就不打扰了,此事注意要保密,先王这么做用心良苦。”夏侯充起身告辞。

曹丕微微点头,“也好对了,既然刺客是假的,这件事怎么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