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 33 章

小知县 桃花白茶 5091 字 2022-10-31

常华县知县一路走来,不光是他,他身边六七个小吏捕快脸色也有不对。

没办法,他们常年在县里做事,稻田麦地不知看了多少,但像扶江县这样好的庄稼,还是头一次见。

路上还有不少百姓在田边赶鸟,互相说的也是大家庄稼种得如何如何好,不能让鸟儿白白给吃了云云。

“知县老爷,他们的化肥好像真的起到作用。”小吏低声道。

“还用你说?”常华县知县皱眉,“不声不响的,竟然弄出这样大的动静。”

还把他的风头盖过去,幸好他今年就要离任,如果真让扶江县知县做出政绩,对他岂不是很不好?

可常华县知县心里还是紧张的,如果他早点过来,早点让化肥价格下来,那今年常华县肯定大丰收。

还愁没政绩?

他们知州日日把产量挂在嘴边,自己没事就往潞州跑,最是了解的。

这会后悔也晚了,再后悔也不能让时光倒转,重新给田地施肥。

旁边有机灵的小吏道:“大人不用自责,虽说现在化肥价格不低,但咱们县不少人户都买了的,其实也能增产。”

只是不如人家这边肥料用得足,用的好。

但这话就不说了,这会还是宽慰知县老爷吧,省得他生气,再责罚下人们。

骑马走了大半天,他们这一行八人终于到了扶江县,第一感觉便是,他们这的路真差。

不过这一行八人骑着马,可让扶江县衙门的人眼馋坏了。

八个人,八匹马。

他们整个扶江县衙也没这么多马啊。

加上知县大人带来的两匹,总共就四匹马,看看人家,不愧是有名的富裕县,真有钱。

纪炀带着平安,玉县丞跟两个捕快在门口迎接,凌县尉带着其余人还在修水渠,没空过来。

纪炀好笑道:“别眼馋,回头咱们也买。”

“别!知县大人,咱们就那么点银子,哪有闲钱买马儿,人走就行了。”

不等卫峰卫蓝狠狠点头,玉县丞直接拒绝。

他们真的没钱!一点钱也没了!

纪炀颇有些遗憾,也知道这些话被下马了的常华县知县等人听到,还是面色如常迎上去:“等魏大人许久了,这一路可还好?”

魏大人便是常华县知县,此人今年三十六七,正是精明强干的年纪,不怪他一心想升官。

别看来的路上脸色难看,这会面对纪炀,朗声笑道:“辛苦纪老弟亲自相迎,你我都是知县,并无品级之分,无需这样客气。”

纪炀笑:“您是正经进士出身,又早愚弟五年入仕,自然要亲迎。”

魏大人又朗声笑道,这次多了几分真诚:“好说好说,贤弟莫要客气。”

常华县一行八人到扶江县已经是傍晚时分,纪炀早已安排好酒席,请魏大人落座。

菜色倒是常见,那酒则是原身的私藏,原身带来的物件哪有差的,酒一打开,飘香四溢。

魏大人看向纪炀的眼神更加热切。

不错,是个上道的。

来这第一日,自然是不谈事的,但喝到差不多,魏大人都忍不住道:“你们那化肥到底怎么回事,我怎么听说是鸟粪制成,这能增加产量?”

不怪魏大人疑惑,只是在外人听起来确实匪夷所思。

要说其他地方用粪肥的不是没有,但都说粪肥不好用,容易让庄稼的根烧坏等等。

怎么就扶江县的能用?

也因为这个常识,魏大人才觉得这消息很假。

纪炀自然不说是粪肥充分发酵后的原因,只是笑,看起来似醉非醉,好像不胜酒力一般。

倒是魏大人是真的有些醉了,否则以他的圆滑,不可能直接问出这话。

安排魏大人等人住到衙门后院,纪炀还是忍不住感叹:“人家可真是家大业大。”

随便带出来的小吏就有六七个,什么县丞县尉主簿肯定还有手下。

再看看自己,没法比没法比。

玉县丞看看自家知县,疑惑道:“知县大人,您没醉?”

“醉?”纪炀笑了,拍拍玉县丞肩膀,“这个技能可不是人人都有的。”

原身的酒量,岂会在这种场合丢人?

玉县丞不由得拱手,厉害啊知县大人,连喝酒的本事都这样大。

纪炀无奈摇头,只让大家回去休息,明天还有硬仗要打。

第二日上午,纪炀已经批了好几个公文,常华县知县魏大人才姗姗来迟,显然休息够了的。

一顿酒席过后,两人自然亲近不少。

魏大人坐下来喝口小厮平安端上来的茶,微微吃惊:“如此好茶,可不多见。”

纪炀笑:“魏大人喜欢,回头带些回去。”

“可惜我出来时匆忙,并未把最好的银丝冰芽带来,只有这几口茶还堪喝。”

承平国近年,茶色以白为贵。

能叫银丝冰芽的,可见其贵重,以魏大人的见识,只在贡品里听说过。

纪炀讲得稀疏平常,听到魏大人耳朵里,就是另一种考量。

不说还未见到的银丝冰芽,只讲手头这口小龙团,一尝便知是上品龙茶。

魏大人再去看纪炀,他通身官服,身上并无太多配饰,可打眼一看桌面上的砚台,这砚台并不崭新,甚至有些旧物之感。

仔细看过去,让魏大人倒吸一口凉气。

什么败家子!

竟然用已经绝迹了的砚台批公文?

公文有这样大的脸面吗?!

许是察觉到魏大人的目光,纪炀故作疑惑道:“魏大人,可有哪点不妥?”

纪炀态度太过坦然,魏大人已经不知该说什么。

这会对扶江县知县的评价却变了几变。

来之前原本以为是个不知所谓的土财主后人,仗着家里有些银两买官做。

可昨日喝的好酒,今日吃的茶,再看桌上随手用的砚台。

这可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最重要是这位通身气派,就连身边小厮也跟旁人不同些,而且这主仆两人还有些中原汴京口音。

汴京,那地方卧虎藏龙,谁知道是哪家公子。

想到这些,魏大人已没了来之前的底气,反而有些后悔怎么不早点结交。

不说旁的,吃些茶水都值得过来。

但再好吃的茶水,也没让魏大人忘记他要做的事。

那便是谈化肥价格。

魏大人寒暄一阵,开口道:“常华县跟扶江县相隔不到五十里,俗话说是亲必顾,是邻必护。咱们两家关系一向很好,所以有个不情之请。”

那便是化肥价格。

在知道化肥作用之后,魏大人心里已经确定,化肥价格一定要压下去。

而且常华县购买价格是扶江县三倍,这也太多了。

价格一贵,必然有人买不起,买不起化肥,粮食产量就低,最终影响都是他的政绩。

魏大人钻营归钻营,这点账还是算得明白。

此时聊到这事,先扯两个县距离近,平日我们常华县也没少带你们县,什么收菜河运,都能想到你们。

那你们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卖高价呢。

反正总结起来是这个意思,只是经过魏大人的口,自然变得婉转圆滑很多。

魏大人原本也不是这个态度,也是看到纪炀隐藏的身价,态度更不同了些。

纪炀听到运河的时候,叹气道:“提到运河,不得不想到早几十年,我看县志上说,原本规划的运河也要通向扶江县,只是当时扶江县人口太少,又拿不出什么钱,这才掠过常华县。”

“如果那时候稍微拐个六七十里,现在的扶江县也不至于如此困顿。”

说到这话,魏大人也下意识点头。

古代水路之畅通是后世人无法想象的,以汴京来说,现代的汴京已经见不到四通八达的水路。

但那时候很多人户划船变成到集市,下船便到自己家门口。

谁让在没有汽车火车高铁这种大杀器之前,水路是出行运货最方便舒适还不容易有损耗的方式。

所以每朝每代,多多少少都会修运河。

当然像杨广那样召集五百万劳工,花费六年时间,一口气修两千七百公里的帝王还是少见。

虽说后世有人评价这位帝王残暴,可他修建的京杭大运河至今还在使用,到了现代还有些河段仍然在通航。

由此可见,运河在整个国家的作用有多大。

四五十年前,承平国也大肆修建运河,潞州这边也不例外,只是修运河一要人,二要钱。

当时潞州知州主持修建潞州境内连接苏杭运河之时,跟沿途各地说好,潞州城出一半,当地出一半,由此共同修建。

只是商议到扶江县时,扶江县位置属于运河沿途修不修都行的地方,有他没他都一样。

再加上没钱没人,规划的时候便省下这段。

让运河直接从东边的常华县直接拐到南边另一个县城,扶江县跟运河修建失之交臂。

可就是差这么一点。

原本都是一样的穷乡,有了运河之后是四五十年后,常华县人口一跃近三万,扶江县人口还不到两千。

也就是纪炀接手一年左右,人口多了几十,已经是近些年发展快的。

常华县,扶江县这两个邻居县城,差距就是从运河开始。

当年的扶江县知县早已不知去向,不知道他要是看到这一幕,会不会觉得心里不好受。

这会纪炀提起运河,常华县知县魏大人自然点头。

他说的确实没错。

如果当时扶江县也有运河,日子不至于这样苦。

但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再想也晚了。

等会,不是在说化肥吗,怎么扯到运河了?

下一刻魏大人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只听扶江县知县纪炀道:“如果能重修运河,那就好了,连化肥送到常华县都能节省时间,价格肯定会更便宜。”

这句话说完,衙门所有人全都看向纪炀。

常华县魏大人跟小吏们齐刷刷盯着他,扶江县在旁边跟着的玉县丞两个捕快也同时盯过来。

所有人只有一个想法。

他们没听错?!

纪知县在说什么?

重修运河?!

还跟化肥扯到一起?

难不成他们常华县为了化肥能够便宜,就给你们扶江县修运河?

这不是天大的笑话。

做梦都没那么好的啊。

他们就算买高价化肥,也不可能给你出修运河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