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第 76 章

小知县 桃花白茶 5263 字 2022-11-19

纪炀奋笔疾书,五姑娘也不例外。

一个读四书五经,一个读医经,旁边还有两个小孩在写字。

昌盛三十五年最后几日,倒也过得自在。

最近几日,总算有些过节的气氛,安置在衙门附近的百姓也找来鞭炮,算是热热闹闹过个年。

大年三十纪炀带着人去送了饺子,又回到衙门。

现在的衙门里面,已经跟他刚来的时候不一样了。

最近年节,刘县丞,鲍主簿,都已经回各自地方过年,他们带来的小吏捕快也都回家。

裴地的小吏捕快,也没留下几个。

现在这里面,基本都是自己人。

纪炀总算有机会跟王伯送来的人熟悉熟悉,送来十个家丁,还有五姑娘的三个丫鬟,两个嬷嬷。

一共十五个人。

丫鬟嬷嬷们都在后宅做事,再派两个家丁保护。

其他八人则跟着玉县丞,卫蓝做事。

凌县尉现在还跟在纪炀身边,也算保护。

有自己熟悉的人,纪炀更加安心。

纪炀让负责安全的卫蓝着重注意一下被安置在附近的四个书生,特别是从刘地来的那个,不要让他接近衙门前堂。

卫蓝开口:“大人觉得他有问题?”

“先看看,不要打草惊蛇,愿意学就学,不要进前院即可。”

前院都是办公的地方,不知道会不会夹带东西进来,又或者带个什么物件进来。

有这些人把守,倒也不是问题。

其中家丁最高最壮的辛顺,纪炀很是喜欢,这人力气足,又肯做事,还跟名字一样,很听话。

不过还是让他看护后宅更好。

大家对这些安排自然没问题,等他们熟悉到开年,太新县衙门,就真正是他们的地方了。

纪炀则捏着书本,吩咐这些事情之余,还要读书,太难了。

眼看江小子被凌县尉喊到院子里练武,不由竟然有点羡慕?

可看着厚厚的试题,还是刷题吧。

他在汴京那段时间,也算知道这些大臣们的知识储备,如果不多看书,他们骂你你都听不懂。

为了能听懂怎么骂人,多看书。

韩潇暗地里辅导纪炀,明面上也在跟那四个书生指点。

别看韩潇年轻,但他的学问没得说。

从其中两个今安县书生嘴里,纪炀还听到点今安县的事。

今安县就是隔壁县。

当初边关五个县合成两个县城。

太新县三合一,今安县一合一,那边新知县也已经定下,一个梁王那边的宗室子弟,应该是血缘比较远,早就没落的宗室。

听两个书生讲,他们那边也推出了个县令,现在县令领着一合一的两家人,已经有些正轨的意思。

但这正轨跟纪炀的正轨不同。

如果再不阻止,那边就要磨合结束,他们要抱起团,纪炀都要发愁片刻。

可新知县没去,大家也没办法。

想到梁王的想法,估计他身边会武德充沛,到时候看看他们怎么管理隔壁的今安县。

之前林家来信,说过这位宗室子弟会在年后过来。

算着也快了。

不过也看他行程快慢,不是所有人都像纪炀这样着急赶路。

知道今安县的情况,纪炀稍稍皱眉,不过还是舒缓了些,等隔壁知县到了再说吧。

到时候看看那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想到皇帝让他来之前说过,希望他能在五年之内从知县做到知府。

不知道有没有对这位说也讲过。

今安县那边,其实也用刘地的黑市,毕竟跟刘地接近,之间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年后再看吧。

希望宗室子弟好用一些,他也不用太操心。

新的一年到来,街上也算热闹,积雪渐渐融化,已经是昌盛三十六年的正月十五。

纪炀跟五姑娘带着人做了花灯,年节也宣告结束。

租种官田的人户开始有所动作,虽说现在积雪未化,但本就耕种晚了的百姓早早开始下地干活。

好在此地冬小麦跟春小麦都能种,只是春小麦的质量不如冬小麦好吃。

而这些租种的农户,除了相信知县大人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在种冬小麦的时候,他们没有银钱租种裴家土地,也没有余力签契约。

可以说是裴家佃户里最穷的一波。

没想到之前没地种,现在反而因祸得福。

他们肯定会加紧时间做事的。

纪炀派人从灌江城买的种子也已经到了,依旧跟田租一样,签订契约,亩产过多少多少,就不收利息。

等事情传到三家人耳朵里,下意识皱眉。

纪炀不收利息?

那谁都知道以后种谁家的田地好。

毕竟租种他们家的,田租要利息,种子要利息,农具要利息。

纪炀那边都不要,明摆着省钱了。

以后佃户都蜂拥过去怎么办?

但又一想,纪炀手里才有多少地,那也不够分啊。

而且都已经到现在了,他们多想也没用。

总不能因为那点利息去寻纪炀?

三家本能不想面对他。

真惹怒纪炀,谁知道他又有什么招数。

就算专心对付纪炀,难道另外两家不会趁机侵吞他家东西?

三方制衡,纪炀那边很好动作。

知道利息的事算是过去,纪炀并不意外。

他踩着大家的线在往前走,为这点小事翻脸不值得。

相信大家都不明白。

再说,不要利息损失的是他的钱,别人心疼个什么劲。

你们还是心疼心疼即将要修的石桥吧!

鲍地到裴地还好说,浮桥还在。

但刘地到鲍地就不好说了,之前险些起兵祸,浮桥直接砍断,如今只能船渡,比之前费事不少。

修桥迫在眉睫。

纪炀正月十六收到林家来信,这信上自然说的是寻找泉州修桥匠人的事。

林大学士的人脉自不用说,泉州通判是他某一届带出的科考学生,跟那边去信运作,说年后那位修桥工匠就会带着徒弟直接前往灌江府。

估计在一月左右便到,让纪炀派人去接。

其他地方就算了。

灌江府这种地方,肯定要派人去接的。

上次井旭送粮过来,若不是有人接,估计也会死伤不少。

这里的匪贼流寇可不是开玩笑的。

有林家来信,纪炀脸上有了笑意。

等看到林家大公子来信,笑意更多了。

林启写的信自然放松很多,只说纪炀收到信的时候,他已经已经去任职了,南边的一个小州,应该是从六品做起。

算是监察一类的官职,不出意外就是走林大学士那条路。

同时还说了井旭回京的事。

井旭亲自帮纪炀买粮送到灌江府,实在震惊不少人。

连陛下都在朝堂上多问几句,还当众对井旭的祖父夸赞,说他孙儿得力云云。

这话自然乐得井旭祖父合不拢嘴。

等井旭回去,再看他瘦了好几圈,家里人既心疼又为他骄傲。

没过两天,井旭真的如同纪炀所说,被陛下召见。

皇帝问了不少问题,井旭全都如实回答,连他骑马双腿被磨出茧子这种话都说了。

井旭有什么答什么,纵然不是所有答案都符合陛下想听的,但胜在真诚。

这两个字足以让皇帝网开一面。

等提到定江关坚守一十七年的指挥使后,皇帝也沉默片刻,又夸井旭做得不错,又问他现在有没有任职等等。

这就是要给差事做了,估计年后会见分晓。

井旭提到的边关将士武器磨损,盔甲老旧的事,也已经交给兵部。

不出意外的话,这边会送来一批兵器,只是到底给谁给多少,那不好说。

毕竟灌江府大大小小十几个关卡,个个嗷嗷待哺,也不是每个都像定江关这般忠诚。

如果给了通外敌的人,那得不偿失。

所以这事能成,但怎么办,又是一回事。

林启分析之后,又道:“这些事你肯定比我了解,我也是班门弄斧了。”

纪炀笑着看他调侃,随后又递给五姑娘。

五姑娘看完,也笑道:“他就是酸呢,酸你比他聪明。”

“我比哥聪明?”纪炀挑眉。

林启身为林家大公子,年纪轻轻中举不说,人又生得端正。

平日在汴京,也是最聪明最拔尖那一拨。

到五姑娘嘴里,却是不如纪炀的。

林婉芸努力让话正经一点:“对啊,他确实不如你。”

手腕心智能力,甚至经验。

“我只是客观来看,没别的想法。”

越这样说,五姑娘身边几个婢女都忍不住笑,连平安都笑出声。

纪炀摇摇头,让五姑娘把信件都收好。

眼看到春天,不仅各项事开始有动作,屋内摆设也在陆陆续续换掉。

看着素竹抱来一尊粉白色水晶盐矿石,纪炀咦了声。

五姑娘询问道:“有什么不对的吗?这是我从箱子里拿出,那再放回去?”

王伯送来许多箱子,纪炀都交给五姑娘打理,说东西都可以动,不用问他。

难道拿错了?

“不用,只是没想到王伯把这个也装上了。”纪炀笑,跟五姑娘说这东西的来历。

“当时潞州的知州,也是现在汴京工部的田兴志田大人。他在隔壁凉西州赈灾的时候,路过凉西州跟灌江府交界处带来的东西。”

“这是盐矿周边才会产生的粉白矿石,看着确实漂亮。田大人同我关系不错,送其他特产的时候,便送来一尊。”

“我带着这东西从扶江县到潞州,又从潞州到汴京,原本想留在汴京别院算了。”

“没想到王伯又给装上。”

“估计是觉得这东西好看吧。”

林婉芸看着,确实觉得可爱,又是粉白色,正适合春天来摆,也因为这个才让素竹取出来。

纪炀随手指了个位置:“放那吧。也是巧了,本就是灌江府的东西,兜兜转转又回来了。”

林婉芸却看向纪炀,盐矿?

纪炀微微摇头,现在还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如果说这些土地已经是当地几家的核心利益,那盐矿更是灌江府灌江城几家的利益所在。

水晶盐矿石放着刚刚好,也能提醒他。

江乖乖看着好看的摆件,忽然道:“那时候说,知县大人要把这个送给未来娘子。”

众人一愣。

平安也道:“好像还真说过。”

那会说东西粉□□白的,不适合男子来摆。

倒是一语成真?

纪炀看着江乖乖,立刻递了本书过去:“好好抄书。”

江乖乖:???

房间气氛更好,纪炀则要起身继续忙公务。

还要派人去灌江城等着接工匠。

不能让工匠折在半道上,那他可对不起太多人。

这事自然是凌县尉前去,他用的一手好枪法,又带了过年回来的捕快们,三地的捕快都挑了些,一共三十人,都跟着凌县尉出发。

同样过年回来的刘县丞,鲍主簿知道他们是去接修桥工匠的,自然不会阻拦。

而裴县令正式成为修桥的总负责人,已经着手吩咐两家买材料。

他这个年轻人说话自然不管用,但他有自己叔叔裴家主在,只要把单子给到裴家主,肯定没事的。

不过现在买的东西,都是修桥最基本用的,更多的东西还要工匠过来了再说。

眼看凌县尉带着人出发,三地官田上的百姓也在劳作,一切都在有条不紊进行。

纪炀则搬着写完的文章交到韩潇手上。

终于结束了!

他都穿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