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第 78 章

小知县 桃花白茶 5122 字 2022-11-19

韩潇感慨完,就发现同样来围观的四个秀才里,其中刘地那个秀才一直在往这边看。

之前纪炀就提醒过,不要让这几个秀才太靠近衙门前院。

这事韩潇也是同意的。

而且观察下来,其他学生还好,这个刘地的秀才眼神实在飘忽。

今天又是这样。

韩潇皱眉,见纪炀同样看过来,明显感受相同。

要想办法把他们弄出去了。

如今的太新县已经改天换地,基本全都是自己人,不能留个隐患在附近。

借口也简单,无非是他现在忙,如果真想学的话,可以去潞州扶江县,去那边继续读,那边比这地方还要安稳。

有他的介绍,自然没问题。

韩潇没发现,他看着是无官无职,其实已经在为太新县考虑了。

等石桥正式开工,那边匠人嵇巡等人,还专门找到纪炀,眼神都是敬佩。

他们在这有段时间,自然知道这看似不可能的东西,到底怎么让他们出资的。

那三家算是狗咬狗,纪炀稳坐钓鱼台。

他做那么多,自己半点银子都不过手,完全为百姓考虑。

这样的父母官实在少见。

而且给他们那么大的自由来修建桥梁,见人嵇巡等人更是高兴。

纪炀跟他们闲聊一阵,确定桥梁情况,也就放心了。

等这边起了裴刘桥起了地基之后,嵇巡等人会去裴鲍桥继续修建,两边同时开工,估计秋收左右就能修好。

算着时间,已经很快了。

眼看众人欢呼,纪炀心里石头算是落下一点。

不过这边事情结束,纪炀自然要带着看似帮太新县庆贺,实际走投无路的徐知县回衙门。

但纪炀直接带徐知县的人回了衙门。

身边只有玉县丞跟江乖乖跟着,其他人各自去忙。

五斗院里清清静静,江小子同凌县尉一起出门办事,五姑娘又去义诊,只有乖乖在身边。

七八岁的小孩,正是好动的时候,可她进门便认真看书,仔细看的话,拿的竟然是本兵书。

纪炀也没让乖乖走,看了看她写的字,就让徐铭徐知县坐下。

玉县丞也坐到一旁,帮着乖乖看功课。

等大家坐定,不等徐铭开口,纪炀把旁边打结了的丝线递过去。

徐铭不明所以,但还是接了下来。

纪炀道:“把它解开。”

解开?

这丝线乱成一团,没几个时辰根本不成的。

眼看徐铭眼神迷惑,却也知道纪炀不是在为难他。

最近一段时间,他对纪炀的了解更深,知道这不是个刻意刁难人的。

更知道纪炀的志向,根本没工夫这么做。

那就解开?

不仅徐铭动手,他身边的四个护卫一起动手。

等乖乖字得的差不多了,差不多两盏茶时间过去,纪炀问道:“还记得上次学的吗?”

“记得。”江乖乖,江白鹤开口道,“治乱绳,不可急。”

这句话是出自汉书。

意思是解开乱麻一样的绳子,是不能急躁的。

正是江白鹤最近学到的。

这种浅显的话,徐铭自然也知道。

小孩随口说的话,加上手里的丝线,还有他脑袋千头万绪的事情,似乎都是一个道理。

徐铭拿着丝线的手垂了下去,沮丧道:“太难了,若说丝线需要几个时辰才能解开。今安县,至少要几年时间。”

他真的不知从何抓起。

他也不知道一个县城能有那么多的事。

纪炀笑:“一个县,算是朝廷最小的单位。但县衙里面所有设置,都跟汴京朝堂差不多,政治,经济,文化,更有税收,衣食住行等等。”

“所以千头万绪才是对的,海瑞都说过,官之至难者,令也。”

“说的也就是我们这些事。”

“但千头万绪,总会有个因头,抓好因头,也就好成。”纪炀说着,让平安去上茶,顺手把五姑娘的丝线收回来,迅速收拾好放回去。

自己给弄乱的,也不好让她回来看笑话。

徐铭还是垂头丧气。

从汴京出发时有多高兴,现在就有多沮丧。

纪炀道:“你们今安县的情况我知道。两县合一,而且本地最多的收益,盐矿,又不归当地衙门管,而是灌江城亲自派人下来看守经营,又给你多了层障碍。要我说,先不用管那些。”

纪炀循循善诱。

等说完之后,徐铭才发现,纪炀比他更了解今安县?

他不是在太新县当知县吗。

那边的情况,跟他说的完全一样。

灌江府边关五个县城,他那边是二合一,看似没那么复杂,本地的两个富户,也不像太新县裴刘鲍三家那样难缠。

可本地有盐矿啊!

原本应该是造福他们当地的,可盐矿被灌江府灌江城的人直接把守,在当地也是不小的势力。

这次捉弄他的,就是这些人。

新县令也是他们的人。

徐铭有时候觉得,自然怎么就不去科考,偏偏来这里受苦受难。

一想到纪炀,辛苦更加羞愧。

自己是怎么觉得,纪炀行,他也行的?

以为以前都没经验,纪炀闯出来,他们这些汴京的子弟们也行。

熬个几年时间,等皇上召见?

如今想想,实在是太过高看自己。

也低看政务之难了。

纪炀一点点给他分析,徐铭终于有些头绪。

对啊,他任地盐矿上的人,确实是灌江城直属,那又怎么样。

他还是宗室的人。

这里也分不出什么冷门宗室。

而且他背靠梁王,早就不是能任人欺凌的了。

梁王那样嚣张,自己只要打着他的旗号,也确实是他送来的人。

别人动他,就是打梁王的脸。

有时候该张狂,还是要张狂的。

什么狗屁县令,只要不管他,那就可以。

遇到一个人,先分清他是否能被拉拢,能被拉拢就怀柔,不能拉拢直接拒绝。

至于那些政务。

纪炀看看玉县丞。

纪炀跟玉县丞提前说过此事,此刻对徐铭提起:“我身边的玉县丞,对政务账册卷宗一切都很熟悉,如果你信得过,让他去教你一段时日,等你上手之后,他再回来。”

让纪炀的人,去辅佐他?

徐铭愣神,其实玉县丞也是稍稍紧张。

知县大人跟他说的时候,他就很紧张。

把他调到不懂庶务的知县那边,就是让他全盘掌管县城,只有他掌管了,才能慢慢盘活给到徐知县。

玉县丞当过两个地方的县丞,做过的差事也无数。

但直接执掌一个县?

那还是头一次。

纪炀当时道:“尽快去做,反正是徐知县的地方,实在不行还有我。”

这就是明晃晃的历练了。

知县大人说的最后一句话,让玉县丞印象更深刻。

“总有一日,我要往上走,你也要往上走,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帮徐知县上手今安县?

当然可以。

也能同时让玉县丞单独练习练习。

以后未必不能自己独掌一个县。

纪炀相信玉县丞的能力,不过多练练肯定没问题。

毕竟给别人当副手,跟自己做,还是两回事。

玉县丞感激纪炀的提拔,也知道这是个机会,自然满口答应。

但此刻在徐知县面前,难免有些紧张。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宗室的人,还是梁王的人。

他过去教这位?

放在之前,他怎么敢想。

徐知县也是犹豫再三,最后拱手道:“还请玉县丞教我。”

两个人同样紧张。

一个即将去县城接手,一个不知道这个决定是对是错。

但这会两人互相行礼,便是认可此事。

徐知县当天离开的时候,玉县丞也已经收拾东西。

对于玉县丞走,众人都是带了惊讶。

特别是刘县丞,他走了?

那自己是不是?

可惜纪炀根本没给他这个机会,当下把玉县丞手上的活计不少都分给裴县令,让他插手的机会都没有。

裴县令也是一惊。

纪知县,为何这样信任他?

他可是姓裴。

但不管怎么讲。

不过一天功夫,事情已成定局。

玉县丞要走,不舍的肯定是凌县尉跟卫蓝,他们都是从扶江县出去,感情自然不同。

韩潇也觉得纪炀有些狠,自己人说丢出去就丢出去。

可大家都明白,只有玉县丞离开,才能真正成长,直到以后接手县城的时候毫无压力。

谁也不想跟徐知县这般啊。

如今快成灌江府西边这几个县城的笑话了。

希望这次来太新县“取经”,会有个好结果。

韩潇笑道:“你这是一边拉着太新县,一边扯着今安县。两手抓啊。”

纪炀无奈摇头:“能怎么办,时间太短了。”

时间太短?

韩潇对此有些疑惑,不过纪炀的话很快转移他注意力,纪炀看了看鲍地往东的方向。

“两个邻居呢,那个邻居也该有点动静吧?”

隔壁县城派玉县丞安抚,他本地的太新县自然也不会差。

两个桥都已经正式开工,官田那边,很多百姓回过味,发现他们知县大人每每都给好处。

平日待他们更是好。

化肥跟种子的使用,还有日常看病,对他们跟对亲人一般。

这可把裴刘鲍三家的佃户看得眼馋。

反正都是当佃户,要是能当知县大人家的佃户就好了。

话是这么讲,可大家都知道,知县大人那的田地,还不到整个太新县的二十分之一,怎么能有那么多佃户。

但说起来,因为修桥的事,裴刘鲍三家,今年又有许多田地空置起来。

没办法,修桥那边要的人实在太多了。

一个劳役,一天只能做三个时辰的事,那原本一个人的活,现在要两个,甚至三个人才能顶上。

人数直接翻了三倍。

工钱,吃食,住宿,也翻了三倍。

等到真正开始修桥,刘家,鲍家,才知道什么叫软刀子割肉。

一点点的,看似不起眼,但什么东西都翻三倍。

足以让他们肉疼。

这桥越修,越知道他们到底揽了件什么差事。

那些劳役们倒是舒爽,反正每日就那么点活,对他们来说并不繁重,挣得钱还多。

如果哪天银钱发得不及时,在知县点头下,立刻去找裴家,跟着裴家一起闹着要钱。

几次下来,刘地百姓,鲍地百姓,全都有些不同。

他们似乎发现了。

这刘家,裴家,似乎也没那样吓人?

只要听知县大人的,还是能从他们口袋弄出钱的。

吃饱喝足,又有银钱,再带上之前就有的怒火,此时不少百姓的心气也被激发出来。

连带着还在种田的百姓,心里也有些不同。

以前看着坚不可摧的顽石,如今好像有了裂缝一般。

主要是长期积压的怒火,终于在某一刻好像要爆发。

四月之后,连裴家人都觉得,这些劳役们似乎难管了许多,不再是任打任骂不懂反抗。

毕竟裴家人不管他们,他们还可以去找知县大人。

知县大人一定会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