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第 114 章

小知县 桃花白茶 2799 字 2022-11-30

卫蓝一脸惊恐把卡里拉起来。

这个外乡人没事吧?

冲着他们跪什么?

把旁边百姓都给吓到了。

“这人长得怎么那么像妖怪,头发眼睛都不一样。”

“你傻吗?西边有些人就这样,鼻子还很长。”

“他跪什么啊?怎么还吃土。”

“瘦成这样,咱们灌江府好久都没见过这么瘦的人了吧?”

“怎么又跪???”

纪炀看着,好像稍微理解了点,让卫蓝给他比划,不用跪,我们这看到大官也只用作揖而已,看到皇帝再磕头吧。

但到底语言不通,卫蓝比划半天,卡里只明白不用跪就行。

还好还好,不然这么多贵族,头都要磕破了。

其实他在圣属要帝国也属于一个小贵族的儿子,否则不会有钱有精力当探险家。

可惜穿越沙漠的时候,身边的随从全都死了,身上的银钱也为了省力气扔到里面,等看到草原的时候,靠着吃草才活下来,直到遇到东方古国。

这里的将士跟贵族果然跟传闻中一样彬彬有礼,给他热水热饭食,还带他来都城!

真是大好人!

这会还允准他不跪拜,简直太好了。

纪炀让卫蓝安排他住处,只要不乱跑就行,又派了个机灵小吏跟着,双方学学语言,至少能进行简单交流。

纪炀有心想从卡里身上知道更多西边的事情,也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所以对他还算客气。

只要老老实实的,吃喝肯定不愁。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卡里已经被灌江城迷得走不动道,天天都要吃羊肉,吃本地的水果,还要穿漂亮的羊皮靴子。

他在家乡虽是小贵族,可也没过这样的生活啊。

但他这些事,只是灌江城本地人的日常而已。

除了天天吃羊肉。

倒不是吃不起,不怕上火吗?就那么吃?

跟着卡里的机灵小吏跟着他四处闲逛的时候,两人终于能听懂对方一些话。

按照知府大人的要求,一个物品的名字,两人同时发音,然后记录下来。

一来二去,还真弄明白不少意思。

纪炀最近没工夫管这些,处理完关市的事,就要准备今年的考核。

毕竟是两年合一年的考核,到底要正式些,而且他也想看看,手底下知县这两年的成果。

年底总结这种事,还是很重要的,复盘一下,方便查漏补缺。

纪炀还从官学抽调出十个举人,让他们过来帮忙。

说是帮忙,其实是让他们“听政”,算是实习。

今年的考题跟他们的试卷,纪炀也都看了,春闱不过的很大原因,就是实践不够,有几个文章好看的,但不实用。

以当今朝廷的局势,以及主考林大学士的性格,这种花团锦簇的文章没什么大用。

纪炀之前都忙,那二十五个落榜举人来拜谢安排的路费食宿,还有汴京的照拂时,纪炀也并未多说,只让他们好好休息,三年后再考。

他们见知府大人态度冷淡,很是沮丧了一阵。

好在官学的左右训导说知府大人私下看了他们的试卷,只让他们好好读书,以后另有安排。

当时他们还有点不解。

而且也觉得知府大人不是没考过科举吗,他看的试卷能准吗?

还有安排?

什么安排?

从四月春闱,七月到灌江府,如今十月份,一直没看到安排。

这会却听到知府大人的召唤,而且点的十个名单,是他们二十五人中的佼佼者。

他们众人只以为是左右训导推荐,其实是纪炀看过文章之后选出有潜力的十人,让他们进到府衙听政办差。

旁的不说,搭把手应该没问题吧?

反正下次考试是三年后,趁这个时间,不光学习知识,也要有点实践。

不过这个举动,倒是安了不少官学学子的心,看来知府大人是真的为他们好,还记挂着他们!

之前被冷了那么久,以为他们这些人要被放弃了!

随之而来的,明年要扩大招生,还要多收贫困子弟的消息,也再也没人反对。

官学从此以后,也是清晰明了,解决纪炀心头大事。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下面十五个县城的知县陆陆续续过来,等到十一月十五,人已经到齐了。

他们来的时候,带了满车的卷宗,皆是自己任地的情况。

很多人都说,他们当初科考的时候,都没这么紧张。

十五知县凑在一起说话,整个灌江府衙则忙着做考核,没想到反而是他们清闲下来。

说是闲,那也是凑在一起聊公务。

没办法,已经养成习惯了!

越聊越是感慨,灌江府这两年的变化实在太大了。

里面徐铭徐知县,应该是最沉默的那个。

他之前因为任地盐矿的事,被手下蔡源顶了位置,这几个月才陆陆续续把权利收到自己手里,所以他对这些最没发言权。

不过他任地的情况也还好,毕竟梁王派来那么多人,如果再治理不好一个县城,那就都是吃干饭了。

徐铭倒是也不恼怒。

实力差距,也没办法。

他如今已经能看明白朝中局势,更知道没有永远的敌人,纪炀这么对他,应该是仁至义尽。

不过他今年大概就会被调走,走的是汴京那边的关系。

主要他再留下也没用,纵然收回今安县的权利,但也有个蔡源把持,要多憋屈有多憋屈。

梁王也觉得自己在灌江府太过丢人,还有半扇猪还一个他的笑话,永远在身边流传。

还是走吧。

换个地方重新开始。

其他地方知县,那就不同了,都在美滋滋说自己内里的情况,想知道知府大人会给他们什么样的评价。

反正不管怎么说,他们在这的政绩,包括徐铭在内的政绩,绝对不算差。

纪炀那边翻一个县的资料,找一个知县谈话。

等全部聊完,跟布政使等人定下考核,纪炀才发现,其实被考核也挺好的。

之前知州他们考核自己的时候,也没这样辛苦啊。

反而当了长官,倒是累得不行。

不过等这个年度总结报告开完之后,收获也是喜人的。

各处的问题趁着这个时间一一说明,等到过完年就可以直接工作。

其他知县显然已经习惯这种高效率的工作模式,半点没有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