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第 137 章

小知县 桃花白茶 5102 字 2023-02-18

从一粒种子,长出根部,发出嫩芽,需要多久的时间。

很难想象,所有的生命都是依靠这样的嫩芽生存,即使千百年后也不例外。

粮食种出来,人吃的,牲畜吃的,靠着它们维持人的生活跟生命。

所以人们会为这样的嫩芽兴奋,更会为植物的生长着迷。

观察一片叶子,是再无趣也最有趣的事情。

不怪人们都爱养花种草,不怪人们爱种菜种田。

满朝文武在这样的一片嫩芽面前,呼吸都慢了许多。

总感觉多呼吸两口,就会损伤眼前细嫩的叶子。

这可是大宝贝,让百姓吃饱的好东西。

但凡有点想法的,都不会慢待眼前的嫩芽

等皇庄的人介绍之后,众人看看旁边收获的谷子,那沉甸甸的穗子实在不可思议。

即使不懂农务的人,也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这次培育的种子抗病害能力很强,只要小心照料,绝对能丰收。”皇庄的农人道,“今年夏收秋收的时候,厉害的地方稻子均产在三百二十斤。”

如果换了这次的种子,能在三百八十斤左右,不仅如此,一年的时候,绝对可以两熟。

也就是说,这次的一年两熟的种子已经十分成熟。

纪炀想要的一年两熟,两年五熟快要达成。

从纪炀回京稳定之后,带着当初的太子,如今的皇上一起召集农人,到现在也就是一两年的时间。

集合天下农人之力,终于有了些成果。

皇上也算看着皇庄一步步开始研究稻子,对他们的研究结果自然十分满意。

试想,以前一年熟一次的庄稼,现在变成熟两次,直接翻倍。

那天下百姓还愁吃喝吗。

皇上也没想到,自己登基头一年,就有这样好的消息。

他这一年算是战战兢兢,总害怕自己做错事情,更怕什么东西说的不对惹来笑话。

可良种的成功培育,让他再也不担心自己之前做过什么。

说句不好听的,有这个东西,那就足够了!

徐九祥看向纪炀。

自从他登基之后,无数人围着他转,说什么话的都有。

只有纪炀不是这样,他还跟父皇没去世之前一样,继续做自己的差事,不邀功,也不献好。

但等他这边有问题的事,又会站出来帮忙。

徐九祥从心底感激这样的纪炀。

他现在隐隐发现,自己当初的惧怕纪炀,更多像是敬畏,不是对上位者的敬畏。

而是像夫子一般的感觉。

这话如今肯定不能说,他已经是天子,说这种话,朝堂肯定大乱。

他之前说了句育苗不错,全天下都开始育苗,若夸了纪炀,谁知道又会让纪炀处于什么位置。

所以徐九祥努力让自己没有太多表情,不让别人猜出他的心思。

不过提到育苗,也不是没有好处。

他这个皇帝还是有点用的。

有了他那句话后,这件事的速度果然提高很多。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纪炀。

纪炀想的,一直都是最实际的事。

一直都是让天下安稳的事情。

徐九祥面上有些兴奋,开口问道:“这次的种子不够多吧。”

作为试验品自然是够了的。

但想要下面百姓真正种下了去,这点肯定不够。

被点名的农人连忙道:“是,这些稻子将会在年后种下,等再种出的稻子合格,便能作为良种发下去。”

这次种植,就不是在皇庄种了,皇庄容下不那么大面积的种植。

徐九祥点头:“从官田拨地,不得苛待佃户。”

农人立刻叩首称谢。

其他农人跟着兴奋,太好了!

有了这个先例,以后他们也会有如此待遇。

皇上亲自过问,还亲自拨地,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用的。

今后他们要更加努力,培育出更好的种子!

纪炀还沉迷在饱满的种子里。

但凡中华儿女,谁会不喜欢粒粒饱满的种子呢。

这种刻在基因的喜爱谁都阻拦不了。

等身边人小声提醒,纪炀才看向皇上,拱手道:“多谢皇上。”

徐九祥自然不在意,又道:“明年播种,夏天收获,年中就能送到江南一带种子第二季。”

也就是说。

等明年七八月份,这些稻子就能发芽了。

一年两熟,第一次成熟时全做种子,第二次拿这些种子送到气候更好的江南一带种第二季。

而这第二季,就是百姓收获的粮食了。

如此高产的粮食,明年江南一带定然会大丰收。

当时的场面,单是想想便激动万分。

纪炀还道:“对,到时候皇庄的农人也会搬到江南一部分,只要江南全面铺开,全国都可以惠及。”

到时候的良种会随着四通八达的水路传遍全国各地。

虽说全国有先后快慢,但只要五年,五年时间,培育出来的良种会让各地开始增产。

在这五年里,说不定还会有更多高产的稻种。

徐九祥在内所有大臣,都被这个美好宏愿震惊。

如果在之前告诉他们这回事,他们肯定觉得异想天开。

土地就那么多土地,人口也就那么多人口。

粮食产量看天命,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谁还能逆天改命不成?

可现在的皇庄育良种告诉他们,努努力,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怪不得纪炀之前那样低调,不做出成果绝对不吭一声。

这种不可思议的事,确实要瞒着的。

不过说起来,皇上都比许多大臣更了解庄稼的情况,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他比下面大臣都要懂。

估计这些大臣们回家后,全都恶补农业知识。

否则什么时候皇上问话,他们再什么也答不出来,那怎么办。

恶补,必须恶补。

一时间,朝中又兴起学农的风潮。

聚会的时候谁不说几句种田的事情,仿佛落伍一般。

更有甚者,还在自己院子里开辟出菜地出来,自己种的菜更好吃!

这个好消息几乎让整个朝堂振奋,粮食永远牵动百姓,牵动朝廷,只要粮食足,天下就安稳。

别看朝堂争来斗去,若天下不稳,对他们来说也不见得是好事。

良种终于有了进展,纪炀可以稍稍松口气。

就在大家以为他要继续忙碌的时候,跟着他卷来卷去的官员们发现,纪炀不卷了,纪大人竟然不加班了。

而且身为府尹,本就不用天天坐在府衙里,一般有事再去就行,或者直接把公务送到府尹家中就行。

现在纪炀就是这么做的。

原因自然是,他娘子还有不到一个月便要生产,这个时候还加班?他是人吗。

再说,良种已经有条不紊继续培育,他这个半吊子过去也没什么用,只要时时去看看情况就好。

如今他娘子跟将要出世的宝宝也很重要。

纪炀回家的时候,前来探望的林家女眷还没走。

林夫人,林婉芸的母亲正在说一些生产的常识,身边的林二姑娘,林三姑娘,以及跟着的表姑娘都有生产的经验,所以都有话说。

纪炀刚进房间,便听到里面隐隐约约传来声音:“你今年二十五,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有了你三姐。如今生育是迟了些,但也不打紧,小心护住身体即可。”

二十五?

生育迟了?

纪炀听到这话便皱眉。

放到现代,他娘子还是刚毕业没几年的年轻女孩子,哪有迟了的说法。

纪炀就听她娘子笑:“娘你放心,我是大夫,其实二十多岁生产才最合适,年纪小反而是鬼门关。”

这也是她跟相公圆房晚的原因。

虽说身为大夫的她对这事反应有些迟钝,可心里还是高兴的。

不过这种私房事,便没必要说了。

“希望一举夺男,我们也就放心了。”

以纪炀如今的声势,如今的本事,便是林家也要依靠。

特别是林大学士若是退了,全靠林启跟这个女婿,林家上下都盼着得个男孩。

纪炀打帘子进门,旁边候着的素竹嬷嬷们立刻高兴。

有姑爷在,定然不会让小姐娘家人再说些乱七八糟的话。

她们都是跟着小姐去过灌江府,又跟着回汴京的。

自是知道姑爷的为人。

别说成亲七八年才有了孩子,纵然一直没都动静,他们姑爷也是从不说什么。

纪家的人更不敢来多问。

旁的人户,都是夫家埋怨多年没有孩子的事。

在她们小姐身上,反而娘家一直着急,就怕姑爷找个小。

可她们不知道,这些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别说小姐了,便是自己这些下人都看得出来,这种事完全不会发生。

素竹跟嬷嬷们私下跟林夫人说过好几次,姑爷小姐恩爱得很,姑爷是俊朗,可从不拈花惹草,连家里的婢女都不多看,每日除了公务就是娘子,旁的什么事也没有。

但娘家人总是为这事担心。

虽说是为小姐好,可她们在外面多年,其实隐隐觉得这些话是伤人心的。

或许以前在汴京的时候没觉得,跟着姑爷他们,想法倒是有些改变。

果然,纪炀开口笑道:“男孩女孩都是我们俩的孩子,有什么了。”

纪炀进门,笑着朝林夫人行礼,对林婉芸的姐姐也客气,但最终目光还是在前面的林婉芸身上。

“不用迎我。”纪炀站在林婉芸身边。

两人私下自然不用迎,这样说只是做给其他人看,不过两人相视笑笑,倒跟之前一样,手也下意识握在一起。

林家女眷见此,也知道自己多嘴了,看着他们夫妻感情,其中滋味自有人知道。

可时过境迁,说再多都是无用的。

回家的马车上,林家人自然看向原本跟纪炀有婚约的林家三姑娘。

二姑娘到底大一些,不过也只是拍拍她,旁的什么也没说。

外面人都以为纪炀跟林家的婚约是定的老五,鲜少有人知道内情。

但自己选的路,怎么都要走下去。

林三姑娘嫁人多年,其他夫妻和睦不和睦,日子顺不顺心,都是能瞧出来的。

伯爵府只有五妹一个女主人,夫君待她又好,家里田产铺子奴仆,尽数在她手中。

不止如此,连普通人家要烦恼的侍妾都没有。

他家书房磨墨的都是小童,奉茶的婢女上来,他连看都不看。

回到家中第一时间去看五妹,两人之间的笑其实让她们这些人心里都酸楚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