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枚船洋

曹木,这种个似乎天生就是一个影子,永远躲在阳光的背面,基本上你会忽略他的存在。

由于已经成了光杆队长,人员选好之后,马晓光只得亲自到总务科人事股办理相关手续,回到队里的办公室,等候新队员前来。

正等待中,“叮……”桌上的电话响了。

拿起电话,那头是张冲的声音:“马队长,上峰考虑到你们队新组建,人手缺乏又给你多派了两人……不要问我,这是上峰的关照。”说罢也不听马晓光分说,电话直接挂断了。

办公室有人敲门,门推开,进来两个人,其中一人马晓光居然认识,就是在医院照顾了他多日的吴秋怡。

另一个人个子略高,偏瘦,看上去年纪很轻。

“马队长,吴秋怡前来报到。”吴秋怡道。

“马队长,陆志轩奉命前来报到。”青年报告道。

“好,”马晓光脸上带笑,看不出是真笑还是假笑,“既然来了,大家就都是一个队的,一定要共同进退。”

再等了片刻,其它三位也都来到第三队办公室报到。

李申明身材精悍,一脸风霜之色,脸晒成了古铜色,看样子没少经历各种生死搏杀,这种人对自己狠对敌人更狠。

刘大有见谁都是一脸笑,在严肃的特务处里显得十分另类。

曹木,他没有什么特点,反正就是非常普通,普通得你可以把他忘掉。

“好了,话我不多说,今天我们特别行动组第三队就算再次组建了,现在上峰没有给我们任务,但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和我一起去复勘现场,查清楚这次爆炸的原因。”

跟着陆志轩和吴秋怡一起来的还有总务科给第三队配备的一辆车,

一辆车只能坐五人,马晓光转头对曹木吩咐到:“老曹,你留守,顺便把这个案子的档案和其它资料调一下。”

说罢便坐上了副驾驶位置,对着开车的陆志轩说道:“出发,下关大马路。”

“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

1935年代的大马路和夫子庙一样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所在,各种中西风格的建筑鳞次栉比,海关大楼、中国银行、邮政管理局、民生公司、三北轮船公司……众多的中外机构和公司都在这条路上。

转过去是相邻的津浦路,街上南北货商店、书局、 烤鸭店,还有制作面条的小店,肉店、布店、理发店、照相馆、早点铺、药店……所有的一切喧嚣而又繁华。

爆炸发生的“利生洋行”门口贴着封条,周围的一切好像从来没变的样子。

特务处的人办案自然不会受到封条的限制,进得内里,只见当时爆炸后的一片狼藉依然如故,只是有些时日没有人来,自然到处都是一层薄薄的浮尘。

屋内的墙上有一些弹孔。

里面的一间是洋行经理的办公室,也是发生爆炸的现场,

门是早就炸飞了,马晓光抬脚走进这件对他来说有着特殊意义的办公室。

里面没有太多完整的东西,日式手榴弹的爆炸威力比国军的要猛烈,但也比较有限,也许是在密闭的空间所以威力大增,基本上如果不是陈武舍命一推自己也就连渣都不剩了。

由于爆炸自然没有留下太多有用的东西。

不过马晓光还是不死心,还是呆在那间办公室,一寸寸地搜寻。

突然,一枚有些变形的银币映入他的眼帘,这个银币被炸得有些变形,但是基本上还是完好的,本来如果不是爆炸或者用特殊的手法是看不出端倪的。

这是一枚民国二十三年也就是1934年开始发行的“船洋”(就是币面图案是两艘船的“大洋”,正面是国父的侧面头像),比较普通,本来在一堆爆炸后的残渣里,在马晓光仔细的搜寻之后把它给找了出来,这枚船洋正面看和普通船洋没有什么区别,翻过来确看到里面却内有乾坤。

这枚船洋——居然是中空的!

看到这个,马晓光不禁一笑,看来有意思的事情还越来越多了。

找来纸袋,把这枚船洋小心地装好。叫上弟兄们打道回府。

回到鸡鹅巷,马晓光沉吟片刻,对吴秋怡说道:“小吴,马上打报告,解除利生洋行的封锁,再找几个外线去看房子。”

刘大有走后,他将刘大有和李申明叫过来吩咐道:“大刘、老李你们明天再去趟津浦路,然后……”

黄昏中的津浦路,充满着浓烈的烟火气,饭馆和住家飘出炒菜的气息,路上拉黄包车的,骑车喇叭声,各种声音交汇在一起,好似为黄金十年的最后岁月奏响终章的乐曲。

路口“福记饭店”,餐馆里马晓光和吴秋怡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一盘盐水鸭、一盘松鼠鱼和一个小菜,一边吃着东西,两人一边看着路口。

一个流浪汉端着破碗,背着全部的家当,慢慢地从大路转入后巷,走到了利生洋行后门。到了门口,又四下张望了一番之后,他靠着门休息了片刻,不知用了什么办法,门锁开了,流浪汉溜进了洋行院内。

进的屋中,他到处搜寻着,找着找着,走向那间发生了爆炸的办公室,推开门,眼前还是一片狼藉。

“找什么呢?”身后一个声音响起,是刘大有的声音。

流浪汉对此似乎司空见惯,答道:“饿极了,来找点吃的……”

未等流浪汉分说,李申明动了,狮子扑兔一般猛地将他拿下了。

也不等刘大有搭话,李申明很快给流浪汉上了手段,两人就把流浪汉从后门带上车,开着车把流浪汉带到安全屋。

安全屋中,马晓光让陆志轩和刘大有收拾了一间房间用作审讯室,屋内光线阴暗,只有一桌三凳,一盏白炽灯,其余多余陈设一概没有。

马晓光对陆志轩说:“小陆,待会你来问话,先按常规来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