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第六十二章

四月下旬以后,天气就真的热起来。树上是蝉还没开始叫,夜里田野灌木都是蛙声一片。西风食肆筹备了许久的臊子面的窗口,终于正式步上正规。安琳琅教会了方婆子臊子的做法,正式由她来承担这个窗口的生意。臊子面一碗只要十文,素面只需五文。

事实上,自从安琳琅在东街厨艺比试中大获全胜以后,生意迈上了一个新高度。原先还会分散到别家食肆的客流量,如今百分之七十都会流入西风食肆。

西风食肆的住处不够,但不耽误他们短暂借住别家,转头再来安琳琅这边打尖。

现如今十里八乡都知镇上的西风食肆卖的吃食又贵又好,这家的厨子是县城的大厨都比不得的顶顶厉害。就是外地人,都上赶着来这边尝鲜。他们往日拿不出余钱,如今十文五文的还是拿得出的。西风食肆臊子面窗口开张的第一日西街上排起了长长的队,大批食客慕名而来。

这一盛况就是安琳琅都没想到,以至于准备的食材不到一个时辰就卖了个精光。后头一早排了许久队伍的人到最后没吃到,排到后来情绪不满,好一番喧哗。

虽说吵闹,也有闹腾,但这一场面叫食客们心中不由对西风食肆的形象又拔高了一成。

几次三番这般,次次都是先到先得的饥饿营销,臊子面成了紧俏品。味道好,价格不贵,还能吃饱肚子。物美价廉的东西总归是很容易传开的。大街小巷的贫民美食,就是靠着这个品质才会走遍大江南北。臊子面如今借着这个东风,也在武原镇上爆红。

能掏的出面钱的人都知道味道好。这般一传十十传百的,人人都晓得西风食肆菜色的好。西风食肆俨然成了武原镇最好的食肆,事实也确实如此。

方婆子这般每日忙得腰都直不起来,心里却是难以言喻的充实。明明也不过是在做饭,花样都不必弄,就下个面。但她比往日哪一回都觉得自己腰杆笔直。她是不懂自我价值,实现价值的道理,如今却浅显地明白任何人都需要有事儿才会有精气的道理。

自从臊子面的摊子全权交给她,她的生活好像一下子有了主心骨。

“娘若是将臊子面的窗口做大了,往后我出钱,给你单独开门店。”安琳琅自然能感受到她的高兴,日日都很高兴,“届时娘自个儿做主,把生意做起来。”

若这话说在以前,方婆子定然会胆怯。这段时日被安琳琅指使着又是下乡收菜,又是下乡招工,如今还主理臊子面摊,她突然就不害怕了。有时候,人必须切身实地地做过才会没有恐惧。从未尝试过,没有行动,才会胆怯迷茫,浑浑噩噩。

方婆子闻言心中不由也憧憬起来:“那感情好,往后站到玉夏的面前,咱也有底气了。”

说到方婆子的这个妹妹安琳琅就有些欲言又止。她总觉得这人来的太巧了。但是方婆子如今沉浸在娘家有亲人的幸福中,她也不好泼冷水。

两人细数了一下当日的进项,光臊子面,一早上的进项是二两四钱银子。除掉面粉和臊子的成本,净赚一两七钱银子。这赚钱的速度比预料得快太多,等于银子投进去就翻了一番。方婆子捧着热乎乎的铜板儿都有些咋舌,好半天吞了口口水:“乖乖,这也太赚了……”

一日进项就这么多,这一个月下来不得三十多两?这可不必食肆还赚嘛!

“也不是日日有这个客流量的。”安琳琅素来不高估资产,不低谷风险,“这正好借着酸菜鱼和那日比试结果的东风,也算是吃了一回孙师傅名声的红利。”

方婆子一想,点点头:“这倒也是。”

孙师傅在武原镇没名声,在县城却是远近闻名的厨艺好。安琳琅说的不错,确实是吃了他好名声的红利。不过这也算不得什么,他如今就跟在安琳琅身边打转。安琳琅没有特意教他,但本就是正统厨子出身,许多做法他看着看着也能领悟到一二。

这些日子跟在安琳琅屁股后面学到的东西,比往日学过的多得多。他如今才不在意那点名声,只觉得自己撞大运,临老了还给他撞见了个好师傅。

他身边带着的那帮弟子里头有一个年纪不大的少年,名唤孙成,才十五岁。短短不到半个月,厨艺得到了直线式的上冲。孙师傅日日看着,既高兴又骄傲。心里都琢磨着等自己给食肆立个功,他便厚着脸皮求安琳琅收了孙成做弟子。

这是块好苗子,可不能在他手里给耽误了。

安琳琅到时没注意到孙师傅急于给食肆立功的焦灼,她慢慢将臊子面的生意放到方婆子手里,看她做的有模有样。就专心搞起酸菜坊的事来。

酸菜鱼这边还没出现差异,食谱才卖出去不到一个月。他们就算立即搬上桌,也得食客们过了尝鲜儿的阶段能对比出不同酸菜做出来的味道差异。安琳琅预计这个过程不会很久,一个月就够了。一个月后不同的销售额会让这些做食肆生意的老手发现出不同。

酸菜坊这边,第一批酸菜已经全部腌好装坛。酸菜发酵还有一个过程。而被方婆子招来的女工结到了她们干活以来第一个月的月钱。安琳琅采用的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工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