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三十九章

三种风格的摇滚曲最终会用在哪里还不确定,赵乐菱倒是有兴趣邀请金材煜给她的新项目唱一首,金材煜自然表示没问题,音乐导演就给他录了首小样,带着去找导演了。

导演那边的问题也不大,赵乐菱跟金秉宇合作起来还蛮顺利的,一开始对方还在跟cj对接的时候就想跟她合作,后来换了制作方,还是来找她合作。赵乐菱也喜欢对方的剧本,双方的合作意愿都很强,合作起来就很顺。

相较于合作顺利的《恐怖直播》同《道熙啊》的合作就有点波折,问题还不出在赵乐菱这里,而是郑在日。

当初李仓东想要让赵乐菱以女主角的状态创作一首ost并且演唱,后来她答应了,郑在日不答应了。郑在日反对的理由里,赵乐菱可以唱但她得用自己的声音唱,而不是去cos女演员的声线唱。

理由很简单,复制别人的声音这东西属于奇技淫巧,偶尔当个特殊技能玩一下可以,但把这东西当正经技能就不合适了。再加上赵乐菱自己的声音远比女演员的声音条件好,为什么要用女演员的声音唱?

李仓东那边的想法是为了让歌更贴角色才那么做的,郑在日的想法是,赵乐菱自己也能唱的更贴角色,本身就是她的自作曲,只要曲子贴角色,一定是她的声音更有感染力。

关于这件事赵乐菱本身并不在意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两者非得二选一的话,她当然是站在搭档这边。但郑在日不让她介入这件事,他跟李仓东聊这个,立场很充足,就是站在音乐导演的立场去考虑的,加上赵乐菱的话,味道可能就会变。

因此,矛盾点主要集中在李仓东和郑在日身上,而赵乐菱和这个项目真正的导演郑朱莉都成了中立派。也就说两个当事人被排开,别人在为她们掐架。

今天是剧组会议,音乐导演们过去碰头,制作人和郑pd又开启到底怎么唱ost的争执,赵乐菱则是在跟郑朱莉聊给‘道熙’创造的音乐。一间会议室,直接分成两拨人讨论。

《道熙啊》虽然打着18岁以上才可观看的限制级题材,故事却没有那么限制级。

身为警察的李英男因为被曝光女同性恋的身份从大城市‘下放’到小镇。小镇里有个叫道熙的初中小女孩。

英男几次见到这个小姑娘对方都在被人欺负,不是被同学霸凌就是被奶奶谩骂。有次她偶然路过女孩的家,看见女孩在被一个男人殴打,赶忙上前制服了那个男人,带回警察局得知,这个男人是女孩的父亲。

局里的同时跟英男讲,这里不是首尔,我们是个小地方,小地方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让英男不要多管闲事。本来就是被‘下放’来的英男确实没有多管闲事的资格,也真的想好了不打算再多管闲事,可一次深夜,道熙满身伤痕的按响了她的门铃,她就没办法见死不救。

这一救仿佛让道熙误会了,少女和女人就有了纠葛。

电影名之所以是《道熙啊》不单单是指电影真正的主角就是初中的小女孩,还因为这个被虐待着长的的孩子,本身就是整个故事里最核心的人物。

她先用计杀了奶奶,随后又因为误会英男要离开用错了方法想留下她,诬陷她猥亵自己,孩子以为这样英男就会留下不走。发现自己搞错反倒会让警察把英男抓起来后,道熙为了救英男出来,又诬陷父亲强|暴自己。

她还对警察说是父亲威胁自己去诬陷英男的,即洗清了英男的罪名,也让父亲背上了杀母和强|□□女的罪名。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也不是什么推理片,主要呈现的是人性这一词。

郑朱莉的剧本里对感情的描述很克制,想要把更多的思考留给观众而不是在影片里爆发。她对配乐的要求也是如此,整体风格就偏压抑,导演就不喜欢音乐太激昂,怕会突兀。

但在‘道熙’这个角色上,郑朱莉想要体现角色的阴郁和炙热,那是完全相反的方向。

道熙对英男是一片赤诚,她所做的一切即是为了逃脱地狱一样的家庭,也是为了能跟英男在一起,偏偏她还是个孩子,谁都讲不清她想跟英男在一起的出发点究竟是因为爱还是小孩子的独占欲。

“我想要传达更偏向于孩童的执拗。”郑朱莉讲完凑近赵乐菱压附耳告诉她,“李pd更想要传达孩童之爱的纯粹。”说完退回去,给她个眼神让她自己领悟,“你能做到吗?”

赵乐菱能做到‘孩童的执拗’也能做到‘孩童之爱的纯粹’,但这两个要结合?她觉得有点困难。尤其是在导演的话语权没那么强,制作人的话语权过强的时候,就相当于她有两个老板,她的搭档还正在跟其中一个甲方掐架。

扫了眼桌对面‘聊’的热火朝天的男人们,赵乐菱踩着转椅背对会议桌面对窗户,拍拍导演的椅子扶手让她也转过来,再凑过去小声问她,“我可以试试结合你们都想要的,但很难做到你们都满意。如果我去做李pd满意的您就算不满意也不太好说,还不如我做您满意的,就怕....”

‘道熙啊’的项目更普通项目不一样,跟其他项目对接,赵乐菱只要搞定导演就行。南韩的电影是‘导演中心制’一切都听导演的。

可这个项目的制作人是李仓东,资金是他拉来的,团队是他组起来的,可以说项目能组建是李仓东看上了郑朱莉,而不是制作方给导演搭建的团队,制作人只负责服务导演。在这个项目里,作为制作人的李仓东话语权是压过纯新人的郑朱莉,赵乐菱就需要确保自己要根据哪个老板的要求出曲。

有介于郑在日跟李仓东已经掐了半个月都没掐出结果来,赵乐菱就打算争取郑朱莉当队友。

郑朱莉却没办法给她肯定的答复,也是实话实说,“如果你真的能作出我惊为天人的曲子,我的当然可以帮你跟pd讲。但你我都知道,音乐和电影一样,没有所谓的非怎么样不可。再好的电影都不可能成为唯一,再好的音乐也一样。”

“你如果太偏向李仓东老师的要求,我确实哪怕不那么满意也不会多说什么,但我会让你改,改到我也满意为止。我确实更想你偏向我的喜好,可老师不满意,我们谁都不能说他的不满意就不对啊,还是能中和更好,尺度得你自己把握。”

面无表情看着对方的赵乐菱很想吐槽,姐们你说了跟没说有什么区别?郑朱莉耸肩摊手,这话就是实话,那怎么办呢?

凉拌。

制作会议没开出什么结果来,两位音乐导演打道回府。郑在日要跟李仓东死磕,进门就去琴房待着,赵乐菱想的是与其自己跟他们磕,不如让他们内部掐架,她抱着笔记本去了工作间。

两人各干各的,午饭吃一起出来吃饭,简单对一下双方的工作进程,再次分开。等晚上,赵乐菱抱着搞事情的心作了三首曲,拿去给郑在日听,听的郑在日也很想搞事,拉着她进了录音棚。

又过三天,制作组再次碰面开会,这次赵乐菱先上,放出三首曲子让大家试听。三首都是以钢琴为主调,第一首偏轻音乐,淡淡的哀伤,更多是舒缓的,很柔和,很干净;第二首就有点微妙,有些阴郁,像夏日森林里的雨幕,听着有些危险。

第三首是得到导演组投票最多的,也就是所谓的融合,不像是喜欢第一首的觉得第二首有点过,也不像喜欢第二首的觉得第一首差那么点意思。第三首大家听着都不错,偏偏制作人和导演都不想选第三首,理由是第三首太平庸,反倒没有第一首和第二首有特点。

音乐人们也是这么评价第三首的,第三首是大家都会喜欢但没人会特别喜欢的那种,不出错,很大众,就是没特色。音乐人们也很确定,第一首和第二首,会让制作人和导演争起来的。

制作人和导演确实争起来了,很温和的争执,导演尤其委婉,每当说第二首如何好之前,都先表示第一首也没什么不好。制作人相对直接点,说的是第一首比第二首更符合电影想要传达的氛围。

制作组内部你来我往的争哪个更好,音乐导演就摘出来了,郑在日给赵乐菱使了个眼色,两人偷摸溜出去,赵乐菱陪郑在日去吸烟区抽烟。

一路上郑在日都在笑,即笑赵乐菱‘蔫坏’也笑他还留着个杀招没放出来,等下就去干掉李仓东,再借此把片尾曲(赵乐菱的二选一)定下,此后就能顺起来了。

争论半天也没聊出个大家都满意的结果来,外行准备询问内行的想法,才发现音乐导演们不见了。助理跑出去找人,再进门的音乐导演们表示他们只负责出音乐,怎么定你们说了算。

以及,我还有首歌没放呢。

郑在日询问大家,想不想听听第四首。

第四首就更特别了,这首没有任何乐器搭配,纯人声,还是做了特殊处理的女声吟唱。起头是轻飘飘的波浪声,水声一波一波带起呢喃的女声。

那声音很妙,时远时近,你说她远在天边,她就真的在海得尽头,你说她近在眼前,她就真的附在你耳边。

这一首很短,一共就四十三秒,非常快的就放完了。

音乐一停,郑在日还没问大家感觉怎么样,李仓东手一伸再度按下播放。四十三秒后,第二次停下的,郑朱莉探身伸手,第三次按下播放键。

一首四十三秒的人声吟唱,前前后后播了得有十分钟,不停的有人凑到电脑前重新按下播放键。放了不下于十次的歌总算停了,还是不用‘创作’这首歌的音乐导演说什么。

李仓东抬手问大家,“过不过?”

齐刷刷举起的手代表了所有人的支持,郑朱莉支持到用手肘怼赵乐菱,让她,“学一学,看看人家!”

赵乐菱假笑,露出一口大白牙,“你以为歌是谁的?”

“你写的?”郑朱莉表示怀疑,“你之前的c曲(第三首,只是小样没有歌名,以abc区分)也太....”顿了顿,“b曲还是不错的。”

听到她们讲话的郑在日就笑,“那是我们两的曲,唱的人是她,女声是她录的。”

“她录的?”李仓东惊讶的看向赵乐菱,“你唱歌那么好怎么不说?”

郑在日就很直接的吐槽,“我一直在说啊,是您非得让她用什么女演员的声音。她自己的声音就是最好的,这话你让她自己怎么说,专门跟您说,我唱的更好?那多奇怪!”

多少有点尴尬的李仓东试图解释,“我这不是想要《白光贤》的效果么.....”

“那我们就先把人声定下。”郑朱莉帮忙岔开话题,拍了下赵乐菱的手臂,“人声就这么定,大家没意见吧?”得到组团肯定的答案后,再继续之前没有定案的问题,“a曲和b曲,怎么说?”转向郑在日,“你们更偏向哪个?”

郑在日说‘a’;赵乐菱说“b”。这也是他们商量好的,不参与导演组的掐架,他们只是音乐人。

音乐人抛弃始终没有掐出结论来的导演组,欢欢乐乐的回去做后续曲,反正最烦人的都已经跟他们没关系了。

赵乐菱作曲的速度一向快,郑在日主要看截止时间。类比的话,前者是在暑假刚开始就会把作业先写完的好学生,后者是重度拖延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