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第五十四章

再一次给曹成右录歌,介于之前的合作经验,赵乐菱本以为这次的录歌也会出一堆麻烦,让她意外的是这次录的很顺,曹歌手特别乖巧,让干嘛干嘛。

为此,迅速搞定录音的赵乐菱,在歌手出了录音间问她要不要一起吃午饭时,很是直白的问他,这次怎么这么‘听话’。

“非得用听话去形容我配合度高?”曹成右失笑道,“虽然我已经解释过很多次,但有必要再解释一遍,我之前不是不...听话?我那只是为项目考虑而已。”

赵乐菱跟着笑,“这次不为项目考虑了?”

“这次我不是演员啊,只是歌手,歌手配合制作人的工作就是为项目考虑。”很为项目考虑的歌手问制作人,“午饭要一起吃吗?”

看了眼录音师的赵乐菱算了算后期的时间,“大概一点多结束,你要是饿了就先吃。”

比划了个‘ok’的曹成右表示明白,这意思是同意一起吃,但她要先工作。

工作比预计时间晚了些许,临近下午两点赵乐菱才从录音室出来,从地下室去楼上餐厅还以为曹成右已经走了呢,没想到他还在,对方倒是提前吃过了饭,但没走。

既然没走,也没有特地把人赶走的必要,这哥买了生鱼片过来,赵乐菱吃人嘴短,跟他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主要话题就是彼此最近有什么安排。

赵乐菱最近主要的工作就是发片,但其实这也不用她忙,主要是公司运作。曹成右是即将开启新的音乐剧巡演,这个就得他自己上。

“十一个城市,大概三个多月,八月底,九月左右结束。”曹成右把一盒粉嫩粉嫩的鱼片往她面前推,“要忙起来了,可能就不怎么方便回首尔,到时候给你发短信,你回吗?”

夹着鱼片的赵乐菱刚准备说,我不回你就不发什么的,鱼片含进嘴里时眼睛一亮,立刻忘记自己本来要说什么,变成,“这是什么肉?”鲜滑可口,居然还有回甘,口感好独特啊。

“好吃吗?”曹成右冲她笑,“鱼肉啊”

赵乐菱当然知道这是鱼肉,生鱼片啊。觉得他神神秘秘的,又夹起一筷子,晶莹剔透的粉色肉片,片的很薄,都能透光,丢进嘴里,又好看又好吃。

“什么鱼?”

“好吃的鱼”

“切,不说拉倒”

好吃的鱼肉下去半盒,赵乐菱也忘了什么回不回短信的事,听他说起新的音乐剧剧情跟谁搭档如何如何。她也跟他吐槽,郑在日一出去浪就不打算回来,她发新专他都不回来,也是无语。

饭从两点吃到三点,吃完赵乐菱要出门,曹成右表示也要走。两人都是去首尔,却没有坐一辆车,曹成右得回剧团开会,赵乐菱是去找尹美莱聊他们的专辑发售。

工作室门口两人分开,没有任何特殊的道别方式,就互相道别。

要赵乐菱讲,如果曹成右一直能维持这样的‘追求’,那她是不反对的,对她没困扰啊。反正她能说的都说过了,该表达的态度也表达过了,对方要持续‘追求’那是他的事。

跟尹美莱一家见面主要是商量双方专辑发售时间要怎么安排,两边理论上都是一发片别人都会闪躲的庞然大物,两者也没有互相撞车的必要,他们的专辑主制作人还是赵乐菱,就更没必要撞车了。

现在是五月底,赵乐菱的想法是她的专辑是‘盛夏’,放在八月左右发就很合适,问尹美莱他们要不要七月发。对方倒是没什么意见,一个月的专辑宣传期也够了。

尹美莱也就调侃了一句,“七月我们发你是制作人,八月你自己发,你的专辑,要是九月你再出一张,这个夏天就都是你的了。”

“你想累死她吗?”经纪人在边上笑,“一个月一张,你们女人的友谊还真可怕。”

赵乐菱倒是觉得,“这么玩好像蛮有趣的。”

随口一说的尹美莱也以为她就是随口一回,边上的经纪人也没在意,谁承想当晚圈内就有消息传出来说赵乐菱最近在歌手合作。

才跟尹美莱分开不到两小时的赵乐菱接到了她的电话,问说有消息讲你要找歌手合作?

“怎么,你有推荐?”赵乐菱表示晚了,“我找到人了,要不等十月?”

微楞片刻的尹美莱问,“十月怎么了?”

“九月有人了,十月还没人啊。”赵乐菱告诉她自己的打算,“我准备每个月发一张,跟各路歌手合作,多找找新鲜感。”

“每个月?!”尹美莱声音陡然拔高,“你也不怕累死自己!”

赵乐菱没觉得有多累,“尹钟信前辈也出月刊啊。”

“他那是每个月一首,你是每个月一张!就算是迷你辑也至少五首歌吧,整张专辑至少十首?”尹美莱怎么算都觉得太可怕了,“你真要每个月出一张?一整张专辑?都不用说宣发打版要多久,光是出曲加录制就很累了,你忙得过来吗?”

“试试看啊,不行再说么。”赵乐菱很看得开。

非常看得开的赵pd要效仿尹钟信出月刊的消息在圈内引起了一场小风暴,起初大家都以为是假消息纯属胡扯的那种,就算是当真的人也只以为是尹钟信那样一个月出一首的操作。

谁知她的工作室正式对外邀约合作歌手,对歌手的要求和要制作专辑而非单曲的消息准确的传出来,小风暴就变成了大风暴。

赵乐菱的手机就开始不停的响,各路歌手、经纪公司都来谈合作不说,从崔成范到李善姬,前辈们也都打电话过来,询问后辈受了什么刺激,难道是最近缺钱了吗?我可以暂时借你周转啊,没必要走极端!

之所以前辈们会劝后辈别走极端,是因为市面上一直有个说法,创作是有极限的。如果把音乐人一生能得到的创作灵感比喻为一口井,井水不停的被人汲水,很快就会干枯。哪怕有人的井是深水井,储备量足,也没有这么压榨的。

再说创作即需要灵光乍现也需要日积月累,哪怕是尹钟信这种每个月都出一首单曲的制作人,也是更纯粹当制作人,不止是自己作曲写歌,更多是邀请别的音乐人合作。哪像赵乐菱,只邀歌手,摆明曲子一定是她出,制作也肯定是她,顶多是找别人写词,这个工作量,谁扛得住?

就连远在南非的郑在日都特地打电话回来,问赵乐菱,我们难道是要破产了吗?你才拼命想捞金?

“我要是说从我工作以来,我都没有遇到让我觉得疲惫的项目,就是纯粹因为灵感不足,出不了歌的那种疲惫,你信吗?”

“.....你信不信我现在买机票飞回去打爆你的狗头!”郑在日很不爽,炫耀个屁啊,“我跟你说认真的呢。”

赵乐菱说的也是认真的,“我想试试看我的极限在哪,到现在我都是游刃有余,总觉得我的能力还没有被最大限度的开发,你当是天赋也行。我想逼自己一把,摸摸看属于我的天花板在什么地方。”

有听没懂的郑在日还是不明白,“你以前也没这么疯啊,为什么突然发病?”

“心血来潮么。”赵乐菱笑道,“也可能是因为河豚意外的好吃。”

“跟河豚有什么关系?”

“就那么回事。”

“你真的要干?”

“不是很有趣么”

“有趣个屁!你有病我跟你讲,赵乐菱,你有大病!看看医生吧你!你个工作狂!”郑在日完全不能理解工作狂的思路,挂了电话就跟朴哮信吐槽工作狂有多变态。

听完全程的朴哮信倒是想着,“要不我们回去?”

“我才不要呢!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这个时候回去一定会被赵乐菱那个工作狂压着加班。”郑在日全身心拒绝,“我可不是她,说出曲就能出,她是变态你知道吗,毛毛虫变蝴蝶的那种变态,我是正常人!很正常!”

绝大多数正常人都不能理解的操作就这么开始了,六月初,赵乐菱为自己的‘月刊’找到的第一个合作歌手是白智英。两边是‘老搭档’了,这姐姐又一直说是想合作,赵乐菱只是给她发了条短信说是我想弄张专辑你有没有兴趣,那边秒回有,双方就正式组队。

新队伍不止组建迅速,推进起来也跟开了加速器一样。因为赵乐菱的要求是九月发片,相当于三个月内就要从无到有完成一张专辑。这个速度在九十年代娱乐业□□的时期出现过,近些年非常少了,因为实体专辑市场确实萧条,大家出实体专辑都很谨慎。

但赵乐菱一人包揽了十二首歌的曲,词还不是找其他人写,这位制作人非常‘疯狂’的问歌手有没有喜欢的诗人,准备直接拿诗人的诗当词,再谱曲,操作那叫一个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