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第十二章

郑元勇的老婆正在给丈夫收拾行李,手上叠着衣服,嘴里也不停,竭力劝阻婆婆想要拦着丈夫上进的心。

当妈的怎么可能想拦着儿子上进,可是跟想穿金戴银的儿媳妇相比,她更想让儿子平平安安的,哪怕日子清贫点也没事,一家人只要都好好的,吃穿上苦一点算什么呢。

郑妈妈也是苦日子里过过来的人,前半生国家都在打仗,打的她三个兄弟都没了,丈夫也跟着没了。只剩她一个女人手上抱着背上扛着,手里还牵着一个,艰难困苦的拉拔大了三个孩子,那日子才叫苦得没边,这还不是活过来了么。

大儿子从小就聪明,又懂事,还孝顺。小小的年纪就给主家的少爷端茶递水,哄得少爷教他识字,再跟着小少爷一起去上学。后来主家败落了,儿子也读到了高中,到处找活儿干,给郑妈妈分担了不少。

后来更是攀上了一位将军的儿子,家里的日子渐渐好了,大儿子娶了媳妇,二儿子也进了工厂,小女儿都嫁给了一位小商人,日子眼看就要好。

日子最好的时候,儿子还带回来过一串香蕉,那可是贵重玩意儿,那一串香蕉楼上楼下都过来看,很是稀奇。老太太很是骄傲的跟邻居们说,这是儿子的老板给的,一串香蕉算什么,人老板那香蕉都是随便摆在桌上,谁想吃就吃的。

交通不便的九十年代,半岛国家出现个香蕉,那是真的稀罕。

突然有一天,儿子在家待了大半个月都没出门,老太太忍了十来天终于忍不了,问儿子,是不是得罪人了,人家让你回来。儿子解释说不是,是老板出国了,他暂时在家待命就好。

可这一等就是大半年,等到儿子都耐不住了,郑妈妈反倒不敢再问,只是不停的安慰儿子别着急,大不了我们去别人家干么。

又是一个半年过去,儿子到底重新换了工作,日子跟以前比那是一落千丈。家里别说香蕉,肉都很少见了。再后来,外面说什么金融危机,老太太也听不明白,但她跟着老邻居们,捐了她藏了半辈子的一根银簪子,还是她出嫁时,母亲给的嫁妆。

家里的日子越发难过了,郑妈妈想着要不把这房子卖了吧,回老家去,老家再怎么不好,一口吃得也不缺,能活人。不像京城,喝口水都得给人家交水费。

日子都苦到要卖房子了,买家都来看过房子了,眼看家里都要收拾东西搬回老家。前天儿子突然说,三年前出国的那位老板回国了,要叫他回去。

儿媳妇欢天喜地,郑妈妈却心有顾虑。这老板一天一个变,今天好了明天就不好了。儿子好不容易在她劝说下要回老家开个小店过个小日子,突然又起来了,要是再摔到地上,这心里过不去可怎么办呀。

她儿子她最了解,心气高,如何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接受自己沦落谷底呢?

赵青禾看着面前的郑元勇颇为意外,在她的记忆力,这人走得是白少的画风。

标准的有什么老板就有什么下属,对外在形象可在意了。他每次出现都是社会精英的打扮,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三七开的油头中间那条缝都是专门剃干净的。、

几年没见,小哥朴实不少啊。西装还是西装,油头也确实上了摩丝。可西装看着就不新了,油头也只是尽可能维持清爽。

“你怎么搞成这个样子,白俊烨破产啦?”

板正坐着的郑元勇苦笑,“我多久没见您,就多久没见过白少了。”

赵青禾微楞,“怎么个情况?”

情况很简单,郑元勇是之前专门给赵小姐负责照顾情人们的男助理,正经的职位是没有的,照顾情人有什么正经的职位,总不能安个后宫总管的名头。人是白少介绍的,赵青禾也就留下了。

后来赵青禾出国,一开始只是出国玩没想过就不回国了。一去不回的赵小姐把他当白少的人,所以出国后没想过要安置白少的人。白少极有可能把他当赵小姐的人,也没想过去‘接济’赵小姐的人。

两位老板都没在意过的人,就只能自谋生路了。大环境不好,生路就不好找,郑元勇可不就成这样了么。

赵青禾想起这个人,还是因为孙亿珍说她一个多月都没跟家里联系过,才想起来郑先勇不在,保镖们不好处理情人们。之前在岛上负责照顾后勤的管家如今杀入商场去给老板开辟新疆土了,她就想把郑先勇找回来,当个临时后勤总管,管管庄园里佣人们的人,照顾情人算附带。

赵姐收小弟,说挑也挑,说不挑也不挑。干杂活的她一般都不挑,郑先勇就属于不挑的范畴,能干活就行,什么忠诚啊,机灵啊,这些都无所谓。

但真正跟在身边做事的,就得考虑忠诚,会来事,有智商,还得能打,挑的很。她挑挑拣拣留在身边的人,光当个后勤多浪费,说的好听是管家,不好听不就是打杂的么。

至于生命安危问题,有保镖啊,赵姐私下一个小型军队都养起来了,安全问题外人是插不了手的。

听了郑先勇的解释,赵青禾很是意外,这不是自家大哥会干出来的事。

他们家大哥对小弟是很照顾的,义字当头的人绝对不可能出现什么,把哪个哪个小弟给忘了的话。她出国走的匆忙,留下很多人,那些人她都没想过要怎么处理,就是因为白俊烨还在韩国,他会处理好的。

可现在听郑先勇的意思是,白俊烨一个都没照顾到?不应该啊,这不是他的作风。

赵青禾皱眉问郑先勇,当初她的小弟们,现在都如何了?郑先勇知道的不多,大半都不联系了,极少数还在联系的,过得最好的也就是小店老板,勉强够养活一家老小。

尽可能委婉表达我并非责怪您这个意思的郑先勇说,我们都不清楚您什么时候回国,也不敢随意去找别的工作。直到报纸上刊登您父亲跟您脱离关系,想着您可能不会回国了,我们才各谋生路。

不巧,各自的生路才刚刚找好没多久就碰上了金融危机,之后么......

赵青禾摆摆手示意他不用说了,“你先处理这个吧,过得不好的能联系上的就找回来,过得好的,联系不上的,就任他们去,剩下的你自己看着办。”好歹是跟过她的人,做大哥的就得照顾小弟啊。

小弟起身给大哥深深鞠了一躬,多少感激不用再提,很多话不是非得讲出来才行。

前后一个礼拜,赵青禾陆陆续续见到了之前的小弟们,还只是其中一小撮。有些人愿意回来跟大哥混,有些人拖家带口的年级也到了,就跟大哥说,我想过点小日子,安安稳稳的就行。

对于前者,自然有人安排他们的活儿,而后者让赵青禾清出一块地盘来,在首尔郊区挪了几栋楼做接近批发市场的商贸区。楼上楼下过千家商铺,足够安置那些想要过小日子的人。

商铺当然不是免费给,但租金只有市价的三分之一,拿到商铺的人是想要租出去还是想要自己开店都无所谓。总归是能活下去的,不要为温饱发愁,也不用担心一家老小的生计,也就是安稳的小日子。

这是赵小姐回来后动作最大的一件事,那几栋楼被围墙圈住,人气随着人员入场渐渐就旺了,很多商铺租金廉价,商品就跟着降价,走薄利多销路线,名气慢慢传出去,去那边买东西的民众也就多了。

腊月,新年要来了。新开的商贸区成了年货购物的好地点,不少人往那边跑,人越来越多,带的本来还有空的商铺都快速被填满。人气更旺了。

腊月,时隔半年,赵青禾才再次见到白俊烨。

不是赵青禾主动找的白俊烨,也不是白俊烨主动联系的她,双方是在李美京组的局上见到的。这次见面怎么说呢,让赵青禾不太舒服。

李小姐两个月前跟赵青禾聊一个合作,想要弄个娱乐帝国,摊子一开始就铺很大,电视台都搞起来了。她想跟赵青禾合作的是让sbs的人给个方便,带一带这个还是蹒跚学步的团队。

sbs的大股东是韩亚金融,韩亚银行早年被赵老头坑的一脸血,差点破产。赵青禾砸钱入股成为最大的股东,间接持有赵家拿出来抵押的韩国航空的股份。

韩亚金融是韩亚银行的子公司,入股sbs是战略投资,作为母公司的大股东,赵青禾自然能说得上话。

赵青禾没怎么管这件事,她现在对李家也没什么排斥感了,因为她有两个团队总和持有李家集团19%的股份。

华尔街的那帮人趁着亚洲各国倒霉纷纷入场抢钱,她只是其中之一,算一算美国资本加起来拥有集团百分之五十五的股份。虽然由于股权结构复杂,李家还是主要话事人,但他们赚来的钱,基本都是大股东在分,相当于李家是赵青禾他们那帮人的高级打工仔。

人家都是在给自己赚钱了,赵青禾自然不会找打工仔的麻烦,那多无聊。因此赵青禾把这件事丢给韩亚金融那边,让他们互相去搞就行,别来烦她。

结局貌似是双方股权置换,韩亚金融以sbs的股份置换李小姐的小猪仔,抢下的地盘还蛮大的,只等猪仔长肥,到时候再杀了吃肉。

这些事赵青禾都没管,但李小姐依旧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组局邀请各路大佬们见一面。说是说聊聊未来发展,实际上就是玩乐派对。

在玩乐派对上见面的两兄弟,白少貌似心头火还没下去,对跟他讲话的赵青禾爱答不理的。赵青禾搭了三次话,得到的回应不是嗯就是啊,她就不再拿热脸去贴寒冰了,凭什么呢?

赵姐对白少是有滤镜的,还是很厚的滤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她可以说是大哥带出头的,能有今天,至少有一半以上得归功于大哥。

早年扛大包的赵少女,那时候脑子里只有每天吃什么,能从哪搞来一点肉腥,跟了大哥才进入吃喝不愁的阶段,每天想的也是怎么打人更疼。到了铁窗泪时期才算学了点东西,出了铁窗,她会的那些道理,哪个不是大哥教的。

哪怕大哥赶她出家门也是给人给钱,否则她要是孤身一人去鹏城,能不能活过三十岁都不好说,搞不好早凉了。即便到了港城,拆迁盖楼这个想法也是走的大哥的老路子。

年轻的赵姐始终认为,她能发家,除了命好之外,主要还是跟对了大哥。年纪渐长,这个想法倒是没了,回头看看,她能发家还是自己能打够狠比较重要。

而另一方面么,就是大哥凉的太早。所谓人死万物皆消,那点子被赶离家门的埋怨,早就随着大哥一起入土,多年后怀念故人,剩下的只有恩义。

晚年的赵女士回顾往昔,自认自己这辈子都没亏欠过谁,除了大哥。大哥走得太早了,她想再见故人一面。

故人身上的滤镜自动被年轻人继承,为此哪怕白俊烨屁事一堆,赵青禾都没想过,这个人是否能继续当兄弟。某种程度上说,要不是有这个兄弟,赵女士完全没必要开启这个游戏。

可多年不见,兄弟变年轻了,也变幼稚了,还变得让赵青禾不舒服。

不舒服的赵青禾直接走了,那边的白少还等着她继续哄,心里盘算着她再来搭两句话,他再刺她两句,他们就和好。

结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