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页

窦氏:“两家老小都请?”

秦宛如:“对,老小。”

窦氏没说其他,倒也爽快,“那你算是不错的东家了,你们说了就好,我没异议。”又道,“佃农方面我把之前租种的那些人全部要过来了,让他们继续耕种。”

秦宛如:“极好。”

窦氏:“请他们的工钱比种庄稼稍宽裕些,一共有四十七户,这一千三百亩白叠子全由他们打理,若是忙的时候就请短工或调派我府里的家奴过来应付,你觉得这样安排怎么样?”

秦宛如笑道:“挺好的,灵活运用。”

窦氏喝完参汤,秦宛如问她道:“那四十七户佃农可有抵触情绪?”

窦氏答道:“自然是有的,特别是听到白叠子这般金贵,全都怂了,不过听说董蔡两家也是佃农,由他们领着种,这才稍稍安心了,再加之有官府作保为他们争取利益,这事才成的。”

秦宛如总结道:“说到底也是因为第三方是官府才促成的信任。”

窦氏:“可不,能跟十二户乡绅们谈成租地,也是要靠官府的功劳,租子可比京城里的地便宜一半。”

秦宛如乐了,“能节省成本就好,咱们抽空也可以粗粗算一算年产量,以便定明年白叠子的价。”

窦氏端茶水漱口,“估计得降到五六百文。”顿了顿,“今年是试水,你那个三斤重的被褥子只是给他们试着玩的,明年卖给家中宽裕些的人家就得加重,这群人讲究的是实用,三斤是没法御寒过冬的。”

秦宛如点头,“那就加重。”

窦氏:“针对的客人群体不同,给他们备的东西也要调整。”

秦宛如赞许道:“姻伯母说得是,后续都要进行针对性调整。”

两人就双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商议一番,提到董蔡两家的住处,窦氏跟段珍娘的态度是一样的。

他们把种子的事情敲定后就要过来找合适的地方筹备铺子、作坊,以及办事的宅子,到时候一并处理了,现在让他们暂住在官驿也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