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页

陶二娘“哎哟”一声,董大郎颇有些兴奋,“现在已经在下底肥了?”

段珍娘点头,“一千三百亩的底肥呢,得折腾一阵子了。”又道,“五个村子的地,四十七家佃农,以后都归你们和蔡家一并管了。”

陶二娘又“哎哟”了一声,摆手道:“我可不敢管。”

段珍娘被她夸张的表情逗笑了,“之前我们商量好了,你们两家一年各十二贯,老小都请,住处我们解决,每月米肉补贴,待稳定后再把娃送去私塾,他们允了,你们是什么意见,可说来听听。”

陶二娘半信半疑,“一年十二贯呐?”

段珍娘:“对十二贯。”

陶二娘掰着指头算了算,暗搓搓道:“那咱们大郎应是可以娶媳妇儿了。”

段珍娘笑道:“可以娶了。”

董大郎颇觉不好意思,陶二娘爽快道:“这么好的东家上哪儿找去,咱们董家应是上辈子积了德。”

段珍娘:“那你们就把家里要用的东西收拾收拾,到时候随我们一并去闵县,我还得去趟蔡家。”

陶二娘高兴道:“好,就不耽搁段娘子了。”

段珍娘没坐一会儿又去蔡家那边。

听到狗吠声,蔡老婆子出来看情形,见到他们来了,蔡老婆子热情道:“原是段娘子来了!”

段珍娘问:“这些日家里头可还好?”

蔡老婆子:“好,今年有棉衣穿,不挨冻,还有粮食吃,也不挨饿,极好!”

段珍娘同她进屋,蔡家大儿媳妇送来一个汤婆子,暖烘烘的,段珍娘接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