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页

方氏也在一旁看,她参与过平康坊制作白叠子的过程,说开出去的订货单子可做一个标识。

秦宛如灵光一现,说道:“那咱们就去刻录几个棉匠招牌的印章,但凡开出去的预订单子上都盖红泥章印,以便区分。”

段珍娘也觉得这个主意好,“明儿问问姻伯母。”顿了顿,“咱们订的麻袋上也弄个棉匠的标识好了,只用于发出去的货装。”

秦宛如乐道:“好啊,它走到哪儿就传播到哪儿,要让更多人的看到它,意识它,对它产生好奇心。”

两人七嘴八舌说得热闹,一旁的秦致坤坐在椅子上,笑道:“就你俩名堂多。”

秦宛如看向他道:“爹不懂,我们要让大江南北都知道棉匠是什么,并且还要买它用它,并且还是我们家出的。”

秦致坤:“看你们这架势,是要让它取代蚕丝了。”

秦宛如摆手,“它还没这个资格,咱们大燕的丝绸是能吸引西域胡人来采购的,而白叠子则是从那边传过来的,不过咱们把白叠子做起来了,就可以辅助加强丝绸产业对外的影响力,让更多的胡人知道它的美名。”

秦致坤指了指她,“想得还挺远。”

秦宛如:“等以后有钱了,我还要筹办学府,让大燕遍地都留下我的脚印。”

方氏啐道:“我听你瞎吹。”

嘴上虽然嫌弃,心里头到底是乐的。

第二天夫妻俩由秦宛如带去看龙门村的地,看着那一块块基坯,秦致坤感慨道:“这么多庄稼地,竟全都是商贾的,底下的农户难呐。”

秦宛如:“那是你们朝廷要解决的事。”顿了顿,“把土地搞成国有不就得了吗,不准私人买卖,只有租种权,所有人都是佃农,以税粮抵地租,这样就不存在土地兼并了,因为没法卖。”

秦致坤愣住,诧异道:“土地国有?”

秦宛如:“对,土地国有。”顿了顿,“不过上头的权贵肯定会造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