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页

天气愈发炎热,立夏悄悄来临,地里的棉花苗长势茁壮,秦宛如拿着木尺量它们的高度,周边也有村民对这种新事物感到好奇。

它的种子明明那么贵,但种出来的样子也没什么好稀奇的,可以说其貌不扬。

佃农们都觉得不难种,隔壁种自耕地的妇人也好奇探头张望。

秦宛如跟丘老儿讨论棉花目前的情况,那妇人看了会儿,好奇问:“秦小娘子,种这个东西真能赚钱吗?”

秦宛如笑道:“自然能赚钱了,不赚钱我种它作甚?”又道,“你们若是有兴致,明年也可以种它,我们来收购,按每斤多少文来收,肯定比种庄稼划算。”

这话引起了妇人的兴致,他们种庄稼也仅仅只够温饱,若是种白叠子能有盈余,那自然是极好的。

“若我们也种白叠子,你们真愿意收?”

“自然了,但要成色好,符合我们的要求,若是太差了我们也拿不出去,不是砸手里了吗?”顿了顿,“若明年愿意种白叠子的,我们还可以签契约提供种子和种植技能,从下种到地里再到秋收购买,全包。”

听到这话,妇人的心思一下子就活络了,这是有人兜底了呀。

她的询问也引起了秦宛如的思考,回去后她同段珍娘就带动周边农户参与进来种白叠子的情形议论了一番。

如果周边农户自主种白叠子,棉匠与他们达成战略协议,这样原材料的获取就容易多了。

把种植这块分出去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棉匠把控种子,种植技术和质量,从根源上保障原材料的优质供给。

段珍娘觉得这法子好,如果种白叠子比种庄稼划算,自然会有佃农自主参与进来,双方只需达成供给协议就好了,可以省去许多环节。

秦宛如还提出平价法,不论丰灾年都是统一价收购,这样能保障农户的后顾之忧,也能提倡他们的积极性。

晚上窦氏从作坊回来,现在作坊已经收尾,开始建造围墙。

待她用完饭,梳洗一番后,姐妹俩才去她的房里,说起明年的种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