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造鼓

原始人日记 牧尘客 1492 字 2022-10-04

男人们则在风等一群军官的指挥下,在河滩上规划前来参会的部落驻地和准备搭建帐篷燃放篝火的木头和柴草。

整个部落都在忙碌,甚至乌族还安排过来二十多人帮忙,毕竟他们的巫已经早早的就搬过来住在巴族了,这让乌族族长既无奈也有些激动。

两族大巫本是孪生姐妹,天天在一起生活交流,自己部落的巫既能学习到更多巴族的知识和技术,也能获得更多神灵的卷顾。

巴乌两族的关系,因为这条路的修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融洽阶段,两族人几乎部分彼此,每天车来马往的观光交流,交易各种货物。

就连族长自己和一群家族首领,也是隔一天两天就会坐马车来一趟,上山参观神庙或者帮忙清理修整上山的石径小路,希望获得故母神更多的庇护。

木器工坊,几个木匠每天聚在一起砍噼削剁又刨又钻,看起来非常热闹,不过几天忙活下来,做出来的东西却让人摸不着头脑,他们用木板做出来一个空心圆桶。

这个东西不是用来装水的,而是准备造一面牛皮鼓。

按照眼下一群木匠的能力,制作装水的木桶技术还差的太远,无论是工艺还是密封性都无法解决。

不过圆桶也并不是那么好做的,毕竟要把一块一块的木板拼接成为一个中空的圆柱体很不容易,接触面的倾斜度完全无法测量和掌控。

但毕竟只是个鼓,不是桶,这玩意儿就算密封不好,也并不会影响它敲响,最多就是声音不好听而已。

因此在一群已经能够熟练制作实心车轮的木工反复研究之下,用了三天时间,一个空心木桶还是制作成功了。

制作方法十分简单粗暴,徐晨也知道光靠这群刚刚转职的原始木匠是无法完成这个难度任务的,因此指点他们先用很厚的木头拼凑出来一个近乎于实心的粗大木柱,外面刨圆之后,用专门铸造出来铜条箍上两圈,再用凿子将中间多余的木头不断的凿空,如此反复一层一层的凿下来,最终留两厘米左右厚度的桶壁,就是鼓桶了。

虽然并不圆,甚至看起来有些歪歪瘪瘪,外观也制作的十分粗糙,桶壁也很厚,但整体来说,这个鼓桶已经有了几分样子。

鼓桶完成之后,距离巫主大会只剩下了七八天。

徐晨放下其他的安排,开始完成这件对人类文明影响巨大的乐器。

乐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而鼓位居八音之首。

不过在礼乐盛行的周朝,君王贵族一般用到的是铜鼓,用青铜铸造而成,敲击声音沉而不散,配合钟磬,称之为金石之音。

而民间音乐爱好者和普通的士大夫阶层,不能用青铜器,因此只能用琴瑟琵琶等乐器,谓之丝竹之音,而配合丝竹敲打的乐器就比较多了,最常见的就是缶。

所谓缶,就是陶鼓,或者说就是一个陶罐子,敲打的时候发出冬冬有回响的声音,类似于鼓,因此适合轻松的饮宴和聚会场所,敲打声音比较清晰明快。

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贵族和平民士大夫阶层之间的礼乐界限已经不那么严格,乐器的使用也就混乱起来,只要有钱有势,商人都敢在家听金石之乐,而君王诸侯,也开始在宫中听丝竹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