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朕允汝等,评我功过!

皇帝金口玉言出声,口含天宪一言九鼎,给他们背书。

能连过三关在第一次殿试之中露面者,又岂能有庸庸碌碌之辈,称一声人中龙凤都丝毫不为过也。

是以,在这士子面露感激,对着内殿声音来源遥遥躬身一礼,紧接着坐下答题后。

众多参考士子心中,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圣心难测,谁也不晓得陛下出的题目,到底标准答案为何。

但运用自己毕生所学,去结合近些日子的状况,给这位陛下写出一份答卷,应不算难!

至于是否可以超过与自己共同竞争的一百二十九人...

那就各凭本事吧。

随着心神宁静之后,诸多学子深吸一口气,迅速便进入到了状态之中。

毛笔磨砂着砚台,与纸张划过的‘沙沙’声,不绝于耳,放眼望去殿试四方一百三十名学子,没有一个是坐以待毙的。

他们都飞速运转着脑子,将此生最好的状态呈现于此,就是为了圆满的答出这三道考题,给当今陛下递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至于剩下的,便尽人事,听天命罢。

但既然是考试,无论是何种考题,参与考试之人,就都会有胸有成竹和心有忐忑之分。

随着时间流淌,有一部分心中思绪纷杂、不断揣摩着洛离喜好与意思的学子,废稿写了一页又一页,却始终不敢敲定自己最终的答案。

即使洛离仅仅提出了三题,但其中答案可谓是笼统至极,根本就没有什么确切答案。

所以有些学子抓耳挠腮,面色阴沉不语,就是想要思考到洛离的寓意所在,从而得取高分,一举拔得头筹。

但很可惜,他们完全会错了意。

若仅凭出题者心中的答案,去做出一份制试试卷,那与全凭心中所想而作答出的试卷,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充满了工匠之气,看不出作答之人的胸襟与气魄。

而后者则能叫人见到灵气与雄心,可以根据文章便知其人也。

这,也就是为什么洛离,会去敲定第一题与第三题的原因所在。

第二题有关于草原,是想要筛选出能对整体大局,以及策略有所见解的栋梁之才,用以国用。

此题目也是洛离和诸多重臣商议之后,共同敲定的殿试考题,尚且还算是中规中矩。

但另外两题则不然。

考卷首题,是洛离想要去看看,这些学子们会如何评价和分析自己,这也是最方便最快捷,便能叫洛离认识到这些士子特长的方式。

在他前世之中,这种开门见山的方式已是司空见惯,但在大夏朝里,却还是头一遭,因此也难怪这些士子会有些发懵。

至于末题,与第一题其实同理。

如果说首题,是洛离想要去了解这些殿试士子的话。

那么末题,就是洛离想要看看,这些士子们到底是如何去看待自己的。

他想要看看,这批士子之中到底能否有人可以抛去地位之别,以客观的视角去解析自己对于大夏,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无论功过,只要敢言,便都是加分之项。

起码只要不是歌功颂德、华而不实的文章,在他这里便都能入眼。

文华殿,后殿之中。

洛离用着神念感知,看着一炷香过,已是神色各异,用着独属于自己的见解,去作答这份试卷的一众学子,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来正如宰相和左祭酒所言,这次殿试第一批的科考士子们,果然都不是普通之辈。”

“好好培养,就算是殿试落选,在未来也未尝不能大放异彩。”

洛离端坐于首位,神念分布在前殿四方,一边监察着异动,一边大致扫了一眼那些未完成正在作答的答卷,便对着眼前的梁温和左白鹿出声感慨道。

整个文华殿,笔锋不停之人,几乎每个人都没有那种愚蠢之辈。

除去极个别外,大部分人所作之答,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足以叫洛离眼前一亮。

其中还有极个别的答卷,则更是脱颖而出,而且这些杰出答卷里,竟还有一个令洛离极为眼熟之人。

原本的雁门郡守,在家国危难之际仍未曾弃城而逃的书生儒将,陈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