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体丰

薛宝钗闻言不以为意,在她看来,贾蕴颇为凉薄,实不是良人。

倒不是说薛蟠的事贾蕴非得允了好处才办事,而是她敏锐的察觉到贾蕴与贾府内部的关系淡漠。

贾蕴身为拱卫司参领,按理来说,他应该是贾府重视之人,受这些长辈们喜爱才是。

可瞧瞧现今的情形,贾蕴受职后便立即搬出了国公府,且鲜少与国公府接触,其次似乎有传闻,贾蕴与前父亲贾珍父子不和,因此才有过房一事,而不是外间传言的怜惜七房无人。

再加上王夫人对她妈的警醒之言,无一不表明贾蕴与贾府貌合神离。

不顾宗族大义之人,焉能不凉薄……

只是薛宝钗明白此间道理,却不会直说,这些话,容易得罪人。

薛宝钗轻笑一声,喝茶不答……

一旁的林黛玉显然也好奇起来,开口道:“我瞧着蕴哥儿也是个和气的,倒不似旁人说的那般乖戾。”

虽说荣庆堂里的事被严禁封了口,可总有些其他闲言碎语,比如王善宝家的那位……

史湘云闻言点了点头,道:“瞧着是个粗旷的,可行为举止中还是有些书卷气,识理晓事的。”

迎春沉吟片刻,开口道:“那蕴哥儿年幼在东府的时候便是一心念书的,听说下面的人都笑话他是书呆子。

也不知怎的,忽然就去军伍熬资历去了,如今有这般造化,倒也是苦尽甘来。”

贾蕴当年虽然闹出了不小的动静,可那是在宁国公府,这些姑姑要么还小,要么还不在府里,而像迎春晓事了的,也因住在荣国公府,对于宁国公府的事还真是不太清楚。

至于晓得这些事的下人们,早就封了口,这些奴仆都是贾府的家生子,一干性命都在贾府手上捏着,为了小命,都是不敢胡说的。

听着迎春的话,众人纷纷点头赞同,便是薛宝钗,那也是十分赞赏,不说其他,功勋子弟中,能去边关熬资历的少之又少,而且一待便是四年之久,回京后又被天子器重,着实是大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