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页

“最关键的一点,他们抱团。”像今天的集体行动就证明了这一点。

她其实说的很明白,化工厂得照着她的思路走,性质也要改动,老工人不听话的就得滚蛋,她不养闲人。

这是朱书记不能接受的。

那些工人都要保下来,一个都不能少。一旦失业,全家都要跟着喝西北风。

他揉了揉眉心,“就没有其他办法吗?”

宁嫣眨了眨眼睛,“有啊,不止一个。”

朱书记精神大震,关键时刻还是宁嫣最靠谱,“快说。”

宁嫣伸出一根手指,“第一种方案,厂房,机器等固定资产公开拍卖,一起卖,拆着卖都行,先还上贷款和货款,再让买家处理员工。”

“第二种方案,化工厂的位置还可以,要不,考虑一下纳入城区?这样一来,所有的员工都有了一份保障。”

“第三种方案,征地,虽然他们都是城镇居民,但可以补偿一部分钱,拿钱走人。”

朱书记反复权衡后,划掉了第二第三条,操作太麻烦,工人未必能接受,什么都比不上一个铁饭碗。

“怎么公开拍卖?”

这是一个新鲜的词。与其等着关门倒闭,所有工人失业,银行一大笔烂账,他还是愿意尝试一下新鲜事物。

反正,没有比之更坏的,是吧?

宁嫣组织了下语言,用最简单明了的话说出来,“先公开拍卖消息,有意愿的先登记,等拍卖时价高者得,有什么硬性条件事先说明。”

“具体说说。”朱书记显然很感兴趣。

买卖和指定接手是两回事,买卖后,产权就发生变更,员工们的底气被抽掉大半,没办法强势的对峙,也无法仗着资历跳出来指手划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