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无奈病退

卓尚书在御书房中正气凛然侃侃而谈,吐沫星子就快喷到皇帝脸上。

重熙皇帝心中冷笑,这些老学究一到他这里最喜欢指点江山,时刻把自己放在道德的至高点上。

但见了外人就比如刚才面对乃朵不花的相逼,全然没有半点维护国家尊严的心思。

一遇大事,拆台属清流最狠。

卓尚书从历代先帝之不易,一直讲到国家现今的困境,好好给重熙皇帝上了堂生动的大晋爱国主义教育课。

最后卓尚书话风一转说道:“外族窥探中原皆因宗庙不靖,祖宗们都等着陛下早定嗣君。陛下还当以江山社稷为重,采纳忠直良言以安朝中百官之心。”

孙福把头垂得更低,其他几部尚书均做捻须沉思状。

重熙皇帝压住心中火气,淡淡问道:“老尚书一心为公,朕心甚慰。但眼下最急的是如何打发了北周使臣,立储之事容后再议。”

皇帝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大,按他向来的理政风格,喜欢温水煮青蛙有账慢慢算。

如果朝会过后就对清流大打出手,恐遭物议。

卓尚书好不容易见到皇帝,怎肯轻易退让,他今日若什么也没得到就退出宫去,无法向那些清流交待。

已经折了沈妙才,风波已起便有进无退,否则以后谁还敢为国出力?

卓尚书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撩袍跪地,再次进言道:“若陛下不准老臣所请,老臣实在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恳请陛下准许臣告老回乡,耕读度日打发残生。”

重熙皇帝觉得额头青筋直跳,今天的朝会逼宫想必就是这个老匹夫私下窜联。皇帝本想息事宁人慢慢来过。没想卓庞然根本不给他机会。

重熙皇帝冷笑道:“影龙卫来报,北周使团未进京时,就有说不清来路的人往迎接使秦实录家里送过重礼。他家夫人紧接着就买下一所大宅,新添了许多名贵家什又找新的佣人婆子,老尚书可知此事?”

卓尚书心知完了,秦实录这个败类是他亲点的迎接使,本想着事后能让秦实录领上一份功劳,积累资历坐上侍郎的位置。

只是没想到此人如此浅见,会收来路不明的银子,现在说秦实录不知道家中发生的事没有人会信。

使团进京已经好几天,不见秦实录据实禀奏,就很说明问题。

世上不会有这么凑巧的事,这钱是哪来的根本不需要证据,御书房内只需要心证即可。

皇帝认为这钱不干净,其他大臣们也认为这钱不干净就够了。

清流们一旦失去道德的至高点,就像被抽去脊梁的败犬。

卓尚书强辩道:“许是他妻族那边”

重熙皇帝向孙福一使眼色,孙福连忙从袖中找出本密奏递给卓尚书,上面明确调查了秦实录的整个社会关系,没有一种可能是他亲属提供了这笔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