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造纸

公输轨急趋上前,团团而拜,随即引领众人上前。

这一幕,让他仿佛置身榨油坊……

扶苏向内走去,发现眼前的造纸坊,已经和他当日见到的完全变了个模样。

原本只是用于灌溉农田的沟渠被加宽,略有些浑浊的渭水流入其中,冲击着一溜巨大的水车,水流汤汤,水车翻滚,吱吱呀呀的声音清晰可见。

远处的棚子下面,是一排用泥砖堆砌的省柴灶,灶台下填充着煤球,灶台上的铁锅中热水翻滚,水汽蒸腾。

冯去疾仔细看了看远处的水车,向公输轨问道:“此处立水车何用?锅上煮着的,又是何物?”

公输轨拱手回答:“丞相有所不知,造纸的原料经过蒸煮舂烂之后才可使用,那水车牵引的,正是用来舂烂原料的水碓[dui]。”

少府公子衍上前查看之后,点着头说道:“水碓似乎和舂米用的脚碓有几分相似。”

“脚碓?”内史王贺问道。

公子衍想了一下,却怎也想不起那名小吏的名字,于是淡淡的说道:“此亦是那名献上公厕之法的安陆小吏所创,为此,陛下特意命人又奖励了他500钱以及一块木匾……”

治粟内史郑国微微皱眉质疑道:“水碓的确省时省力,不过以之舂米尚可,若是用来舂烂竹篾纸浆,却是不妥。

臣听闻,水碓一旦连续运转的时间过长,其轴心便极易磨损,不得不频繁更换。

舂米只是一时,但舂烂竹篾纸浆却需要日复一日长年累月,若是停止,便跟不上造纸的速度,更换起来又极为麻烦……”

扶苏暗暗点头,这是工程方面的大佬,毕竟在这个没什么精密测量工具的年代,指挥建造了和都江堰不相上下的郑国渠,灌溉了关中数万亩的良田。

只可惜……扶苏微微叹息,一言不发。

“治粟内史所言极是!”公输轨转过头,向扶苏方向拱手说道:“不过陛下所创轴承,已基本解决了频繁更换轴心之累!”

看着众人齐齐望过来的目光,扶苏笑而不语:我不生产知识,我只是知识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