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论法

扶苏正正衣冠,挺直腰背,正色问道:“法还分种类吗?先生可否详解?”

虽然他这些天恶补《韩非子》及《商君书》等法家典籍,知道法家分为法、术、势三派,但具体如何区分,则需要去消耗太多的精力。

作为一个操控整个天下的皇帝,扶苏没有,也不可能分出太多的精力去细看这数百年积攒下来的法家典籍。

侯封拱手再拜,略微沉吟了一下说道:“家师曾言,法家虽分为法、术、势三派,但朔其源头,却是从魏国李悝变法开始。”

“李悝者,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师从儒家子夏,主张废除世袭贵族特权,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主张“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其二实行‘平籴法’,主张国家在丰年平价大量收购粮食,发生饥荒时又平价卖给农民,取有余以补不足,以防谷物甚贵而扰民,或甚贱而伤农。。”

“其三主张法治,编纂《法经》六篇,商君变法之秦律,就是脱胎于此……”

扶苏暗自沉吟,李悝变法是魏文侯时期的事情了,同时期的吴起搞出了个魏武卒,逮谁打谁!

不过魏国成也魏武卒,败也魏武卒。

就像荀子所说的,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是数年而衰,而未可夺也,改造则不易周也,是故地虽大,其税必寡,是危国之兵也。

就是说魏武卒的选拔,是通过考试产生的,这就意味着这种制度是对内竞争产生的。

嗯,逢进必考……

但国家的封地是有限的,当魏武卒的年龄大了,不复壮年之勇,亦或是战死之后,土地依然世袭!

李悝的变法,在削弱了旧贵族的同时,也培养了新一批的军功贵族。

最最关键的是,魏国不抑土地兼并,军功贵族们成为食利阶级之后,自然是富者田地连通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具体的做法则是在国家对外作战的时候,望族积极进行军事动员,让平民成为武卒,从国家获得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