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2.(我见熹微)

吸引定律 睡芒 2288 字 2022-10-08

罗航感慨地跟他们一帮人提起,说这是他们机构帮助过的一个男生打的钱——还是今年的理科状元。

周昆问他:“你们机构资助的?怎么反倒给你打钱?借过钱给他么。”

罗航摇头:“说来话长,这个男生没有申请过我们的助学金。以前我们资助过他姐姐,他姐姐是我支教时候的学生,跟我说家里还有个弟弟,成绩特别优秀,非常聪明。我和社工就去了他们家家访,家里情况复杂,很困难。”

罗航说他智商很高,之前有个特招的天才班要录取他,但因为是孤儿,家里两个孤寡老人独居,无人照看,便放弃了机会,在保山上了高中,今年考了状元。

“自尊心特别强,这两万多是他家里老人生病了,他姐姐给我打了电话。这不是通知书下来了吗,学校给了他九万的奖金,就连本带利还给我了。”

周昆一听家境困难,又是个这么好的孩子,还是状元,就寻思着干脆让人来给周进繁补一暑假的课。

老罗推荐的人,他很放心。

一个小时很快过去,关作恒看了眼时间,离开时问他是不是马上期末考,周进繁说下周,关作恒让他好好加油:“记得把试卷带给我看看。”

周昆见他们下来,拿了个信封给关作恒,然后道:“下节课等他考完试吧,小烦,你们是下周几考完?”

周进繁说周二。

“那就周五上课吧,考完了让他放松两天。怎么样,小关,时间上有没有什么问题?”

关作恒摇头:“我都行。”

周昆展露笑容,很关切的模样:“那你现在住哪儿啊?怎么来的,要不叔叔送你回去?”

关作恒回绝了,周昆客气一番,把他送到楼底,上来才问周进繁感觉怎么样:“教的还行吗?”

“挺好的。”

其实讲的不太好。

哪怕周进繁不爱听课,但这么些年换过不少的家教和补习老师,很多老师有一套针对他这种学生的方法,但关作恒没有。

这就有点像让周进繁去教邻居家两岁的小孩加减法问题,没法跟他解释“为什么7+8等于15”。

因为在智商和学习认知上有鸿沟。

尽管如此,周进繁还是告诉周昆“挺好的”。

他知道,哪怕这个家教不是关作恒,也会给他请一个别的暑假补习老师,横竖都要请一个,还不如找个好看的呢。

好歹也算是,关爱贫困学子。

趴在露台栏杆上,周进繁垂头时偶地瞥见,那本该已经离开的家教,居然还没走。

好像弯腰在垃圾桶旁边捡了几支他家丢掉的海芋,放进了车篮子。

白色的花瓣像水一样漫出粉红的车筐,周进繁看着他骑着车离去的背影,又忽地笑了一下。

-

骑自行车从翠湖这边出发,大概要四十分钟才能到小姑关霞家。

夏夜的风刮过耳畔,树上聒噪的蝉鸣不绝于耳。

春城的夏天和中国其他城市不同,最高气温也才33度,正午是最热的,到了晚上吹着风反而有些冷,得穿外套。

关霞是关作恒的姑姑,爸爸的妹妹。

这么多年也没见过几次,关霞很少回老家,只带丈夫回来过约莫一两次,直到关作恒高考那天,老家来了电话,告诉关霞父亲去世了——

儿子要上学,老公要上班,关霞只身一人回到边境小村参加葬礼。守灵夜那晚,她看见关作恒在棺材前头默不作声地跪了一夜,关霞问起他考试考得如何,他并未回答,像个木头人一样,眼珠子是黑漆漆的,眼眶骨一圈是红的,如死灰般看了眼自己。

关作恒考状元的消息,还是她在新闻上看见的。丈夫是六中的数学老师,在学校里听说了一点消息,校领导打算花大价钱挖这个贫困生状元来六中复读。

在丈夫的驱使下,关霞拨通了久违的电话,问了家中情况,关作恒接了电话,关霞那陌生的声音道:“是阿恒吗?我们家冯老师,他听说了你的消息,问你啊,你志愿填的怎么样了?你姑父他是中学老师,他知道这些,你可别乱填。”

关霞还在电话里说了冯老师的学校出多少万让他去复读的事。

“大侄子,你要不来我们家,一起商量一下?”

奶奶什么也不懂,只知道姑爷是冯川是文化人,是教书育人的老师,便自作主张把关作恒送去车站,擦着眼泪叫他出人头地。

从笠县到春城,前后辗转十多个小时大巴和火车。

关作恒只背了一个黑色的书包就来了,带了两身衣服,一顶帽子。见到了关霞和冯川。夫妻俩对他万般热情,家里还有个十三岁的小弟,房子小,装修得不合理,四处堆满了杂物,关霞便安排关作恒跟儿子睡一张床,儿子死活也不同意,冯川就训他,叫他忍忍。

还没进屋,关作恒在门口便听见一家人在算房贷的事。

“这套120平的,我公积金买,首付给21万,咱们家存款刚好够!”

冯家一家三口住在城中村,运气不好,一直没等到拆迁。

房子太小了,冯川老早就想买新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