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在大唐弄义务教育??

“父皇,儿臣这一次来,是有另一事!”

李明摇摇头轻声的回答。

“哦?另一事?”

听着李明的话语,李世民不由一下子来了兴趣,带着好奇的声音开口。

“父皇,如今我大唐国力日渐强盛,可人才并不是太多,儿臣恳请父皇重开太学,培养人才!”

看着李世民,李明的话语一字一句而出。

只是当他的声音落下的瞬间,李世民的笑容却不由瞬间收敛了起来。

眉头也微微的皱起。

而看着李世民的反应,李明没有继续开口。

而是沉默。

房间之中在这一刻变得安静了下来。

直到片刻之后。

李世民才挥手。

而王德也立即躬身退了下去。

随后将书房房门带上。

直到身影消失。

李世民才看向了李明。

“十四,这话是谁和你说的。”

李世民眉头越发皱起,声音也在这一刻不由带上了一份严厉。

“父皇,此话未有任何人跟儿臣提出,这是儿臣之想,父皇开设太学,其中国子学可为三品及以上官员的子孙服务,太学可为四品和五品官员的后代服务,四门学可为六品和七品官员的子弟服务。”

“如此时间日久,朝廷之中人才日多。”

话语认真说出来的内容却让李世民脸色都有些变化了起来。

自两汉以来,国家的权力基本被皇亲贵族和世家大族所垄断,底层基本没有任何上升的通道,这种局面的存在导致了两汉末期和南北朝时期国家大权被世家大族架空,平民难有上升通道,为反抗世家大族与皇权的双重压迫而起义不断,政局长期陷入不稳定的局面。

李唐王朝建立之后,对这一官员选拔制度进一步进行了完善,希望打通底层平民进入仕途的通道,从而达到缓解底层矛盾,限制世家大族权力的目的。。

但实际情况却并没有如李唐王朝的愿,科举考试并没有成为阻挡世家大族进入仕途的障碍,也没能为底层平民顺利进入仕途搭建便捷的通道,相反世家大族很快将其作为了确保其家族地位的新途径。

他即位以来,太学一直并未开设,其目的就是限制世家豪族涌现。

此时李明竟然再度开口提及此事,顿时让李世民心中无数的念头升腾而起,甚至开始怀疑是谁示意的。

只是就在李世民心中不断思绪交织之中,李明的话语再度传出。

“父皇,开设太学乃大事,由父皇决定,儿臣少府所需一些识字之人为工,决定于长安初期设立大小学堂一百所,在未来两到三年内,扩充至关中,建设一千所学堂,用来教导孩童识字,能够基础计算即可,一切费用少府承担,不过希望父皇允许,一年之后凡当地百姓孩童满七岁,不满十四者必须前往学堂就读,违者伐其父母劳役。”

声音清脆,毫无杂色,可说出来的内容却让李世民原本阴晴不定的脸色瞬间顿住了,瞳孔在这一刻不由剧烈收缩。

简单的话语,简单的内容。

可这一刻却不是那么简单。

开设学堂教导识字,也许没有什么。

其名义也只是少府招工而已。

可李世民是何等人。

几乎一瞬间就抓住了其中的关键。

那就是直接独立于世家豪族的知识传播体系。

说教导识字可以,那教导其他的是不是也可以。

很显然,所谓的太学重开根本就不是终点,终点在于这些学堂。

这一刻李世民内心颤动。

只是这一份颤动还没有持续太久,就逐渐平复了下来,脸上不由出现了一抹苦笑之色。

“十四,太学之事也许足以让他们不再关注,可学堂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教导之人从何而来,钱财从何而来,别说教导关中百姓了,哪怕整个长安百姓,国库都未必能够支撑。”

李世民的神情带着无奈。

世家大族能够垄断,可不仅仅是特权,还有着人才和知识。

知识好办,他们老李家也不是小虾米,自然有着不少,可人才哪里去找。

另外还有着钱财。

这一种学堂费用有多少,难以想象。

正如他所说,别说关中了,长安都悬。

不过很显然,对此李明早有了考虑。

“父皇,教导之人无须担心,先期不过长安一百个学堂而已,所需要的千人即可,少府人员就即可完成。”

“至于钱财,少府应该足以支撑。”

话语开口,此时的李明神情很从容。

少府单单在册的官吏就高达了上万人,而且这上万人几乎都是识字的,自然可以充当为老师。

如今以李明对于少府的掌控,这一点自然轻松。

至于钱财方面那就更加不是什么问题了。

如今的少府本来就已经几乎成为了聚宝盆一样的存在。

源源不断的精盐,雪糖给少府提供着海量的收入。

钢铁,鸡鸭,地龙,养猪同样能够源源不断的带来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