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三四句耳(上)

“怪不得王榭说是三句一首歌,据说《大风歌》本来就只有三句啊。”

唐维钧也开腔补充道:“毕竟汉高祖本身就是个小混混出身,所以史料中描绘的慷慨激昂之说,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史官的粉饰太平,但是那时候的史官是出了名的硬骨头,所以这也算是历史迷案之一了。”

“当然,当时仅存下的,项王的《垓下歌》倒是不错,我还挺喜欢的。”

苏寻点了点头,他好像也听说过。

不过他倒是好整以暇的平淡开口:“所以你们在激动什么,王榭不就擅长这个吗,不论是假曹植之口的《洛神赋》还是假白乐天之口的《琵琶行》,虽然确实让人感到惊讶,不过这些不都是杜撰吗?”

“你们该不会把这玩意当史实了吧?”

“不会吧?不会吧?”

苏寻的一席话直接给齐和之泼了一头凉水,他这时候才想起好像真是这样,自己是不是太过于激动了。

不过这也情有可原,毕竟这可是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迷案,他有些重视过头了。

随后他也乐了,看来王榭是史实派的,他认为汉高祖真的写过这么一首诗。

那他就要好好看看了,看看王榭假刘邦之口写的《大风歌》,是不是配得上这位争议极大但是又绝不容忽视的高祖。

……

台上。

伴奏已经开始播放了,或许是因为从中间开始播放的,压抑的琵琶声化作金戈铁马,直接让所有听众感到一阵阵的心惊胆战。

反倒是作为铺底的编钟和古筝,给这首歌到来一丝古意和松弛感。

屠金刚这时候就直接开口了。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三句唱毕,齐和之就眼神一亮:“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酒酣,高祖击筑高歌。”

“要是屠金刚一边击筑一边高歌就更好了。”

苏寻此时却皱着眉不解道:“虽然这三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又有帝王之王霸之气,但是如果放到当时的情况下,这几句好像并不怎么样啊,离《洛神赋》可差远了吧。”

“你懂个der啊!”

齐和之顿时炸了毛:“刚才老唐不是说了吗?刘邦本来就是个小混混,他能认识字就不错了,更别说做出《洛神赋》那种华丽的赋文了。”

“王榭写的这种纯口头语的《大风歌》,这才是真正代入了汉高祖,这才叫做尊重基本史实好吧。”

“而且《大风歌》虽然总共只有三句,但是因为其独特的时代背景、独特的创作者以及这首短歌散发出的雄浑慷慨的英雄气息,着实是做到了一唱三叹,百转千回。”

随后齐和之还不断的自我感慨:“王榭不得了啊,要不是早就知道失传了,我还以为这首《大风歌》就是高祖的大作呢。”

“诶,可惜了。”

“要真是高祖做的就好了,这样历史就没有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