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页

这个发型太难以言喻,徐蛰忍不住想,要是上了年纪,发际线再后退,头上那个圈会不会越缩越小?

谁看谁难受,他不爱照镜子,只要不上手摸,就不会被辣到。

现在要去中原,显眼的发型就得遮挡一下。

这几年宋国那边的年满二十岁的加冠礼已经不太流行了,为了避开丁税,好些人三十岁也不加冠。辽国的位置很靠北,冬天特别冷,帽子很常见,其中“四顶帽”代表的最为尊贵,徐蛰知道的,只有耶律重元刚被封为皇太叔的时候得过这么一件赏。纱冠多在官场上佩戴也不合适,最后选了宋人的头巾。

飞燕越来越肥胖,徐蛰不敢带它出门,也不太敢再霍霍别的马,就租赁了马车,每到一处驿站换下新的马匹。

阿紫身体不是很好,徐蛰不想和她坐在一处,萧峰还顾及男女大防,单独给她弄了辆马车,最后变成了萧峰和徐蛰还有翻译一起。

徐蛰大概了解了中原的几方势力,“西夏那边设了个一品堂,咱们大辽有没有在那边建立据点?”

翻译是辽国人,懂汉话,但是没去过宋朝,最多在边境处走走,对宋朝的了解还不如徐蛰,就只能当个翻译,重复徐蛰的疑惑,说个萧峰听。

萧峰来辽国之前,刚经历了精疲力尽的一段日子,压根没功夫想这个问题。现在徐蛰问了,他才发现大理的段正淳、吐蕃的鸠摩智,加上西夏一品堂,各国人马都来到了大宋。

至于辽国的人……好像就是他和他爹。

而且两个人都是因为私怨才去的大宋,根本没有为辽国做贡献的想法。

徐蛰见萧峰不说话,明白了。他微微扬了扬下巴,“不管以前如何,现在我去了宋国,一定会混出个样子来。”

萧峰听了翻译的话后微微一笑,“你要不要学汉话?”

徐蛰略想了想,“学。”

马车走的慢,一路南下用的时间不短,徐蛰学会了几个简单的词,和萧峰渐渐熟了起来。

但他和阿紫似乎天生不合,每次凑在一起都要吵架。徐蛰跟阿紫学的,用汉话骂人的水平进步超快,不过还是比不上阿紫,骂着骂着就换成契丹话,隔着语种继续对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