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页

大清药丸 南方赤火 959 字 2022-10-18

她点头:“还有生丝。都正在办牌照。”

“这些都是洋人充分介入的成熟市场。你怎么保证赚钱?”

林玉婵微笑:“江海关有个半开放的资料室,里面有历年货物进出口总结,只要递申请就能进去看。赫大人新搞的,里面又都是英文,目前少有人知。你瞧。”

她准备充分,取出几张手抄表格。

“譬如宁波一港,前年,也就是1861年,棉花出口量为5489担——这还是我参与核算的,因为那年年底,宁波被太平军占领,浙海关都放假了——而去年,宁波港出口棉花为19648担,增加三倍多。

“而今年上半年……”

苏敏官凝神听着,不由得微微欠身,目光顺着她那细细的手指,在一串串数字上描摹。

海关还搞这个?

他十分确信,全上海滩的华商,他是第二个知晓此事的。

一些敏锐的、思想开明的华商,已经意识到信息的价值。然而中国海关把持在外人手里,寻常华商哪有条件做这种总结。

即便是消息灵通如苏敏官,也只能是从旗昌洋行的洋人那里,听到只言片语,说他们打算卖船进棉花,进而推测出棉花的上升行情——也只是行情,具体数字什么的不要想。

“而今年上半年,”林玉婵满意地看到苏敏官眼色发亮,轻声说,“宁波一港,棉花出口量已超过一万担——要知道,新棉花秋季采摘,这之前出口的棉花,只是去年的零星库存而已,真正的疯狂采购季还没到呢——苏老板,想不想改行?这是闭眼捡钱的行情啊。免费送你。”

即便没有棉花货物样本,即便海关给不出棉花的具体成交价,但单凭这些统计数据,她也十分确信,棉花市场如今处于上升期,需求远大于供给。现在介入,只要不被坑,赔本概率极小。

苏敏官没被她这画饼馋到,微笑点点头。

船运才是旱涝保收,不管什么货物走红,总是需要运输的嘛。

但是不妨让这实诚姑娘给自己打打工,赚点零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