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页

大清药丸 南方赤火 940 字 2022-10-18

平生头一次,体会到“赚钱如流水”的感觉。

同时心想,博雅区区一个小本生意,都能做出这么大手笔。那些天天轮船来去的大洋行,库房里得堆多少银子?

林玉婵去签单取钱的时候,博雅所有大小伙计围在她身周,几双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郑观应手里的笔,唯恐他写错一个数字。

弄得郑观应烦得很,瞪一眼这个,又瞪一眼那个,想叫保镖赶出去几个,忽然又忍不住一笑,摇摇头算了。

全是乡巴佬,没见过世面。

不过也没人对这些乡巴佬侧目。因为在场的其他中国棉商,一个赛一个的比他们疯。有人当场兴奋出中风,被人抬去医馆的时候,嘴里还在含含糊糊的吆喝:“清货!清货!”

--------------------------------------

第四日,中国棉商后知后觉,从左近乡里蜂拥而至,竞相抛售,把价格拉下不少,降回每担四两银子。

林玉婵判断,在如此高价诱惑下,来抛货的华商会越来越多,棉田也会加紧采摘。价格不太可能再升上去了。

她果断把剩下的棉花一次出清。仓库全空,立刻退租。

房东也退得很爽快,甚至没有多收那剩下半个月的钱。因为有大批的乡下棉商,正排队租他的仓库呢。

扣除佣金和各种税费,回笼三千两银子,一下填平了之前的所有成本。

当然洋行是不肯一次付款的。林玉婵到手仅一半,另外一千五百两,约定年后结清。

她拿着这一千五百两,吩咐常保罗:“付孤儿院薪水。继续收第二茬棉花,咱们继续卖。”

如今没有前期投入的负担。只要收购价在每担二两以上,她就能赚钱。

而在印度原棉减产的阴云笼罩下,价格要回到每担二两,几乎不可能。

林玉婵跑到英国领事馆,给可怜的印度孩子捐款十两银子,然后在人和酒家包了个大厢房,请了当红的弹词先生,请博雅所有雇工员工大吃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