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页

大清药丸 南方赤火 1034 字 2022-10-18

林玉婵面色肃穆:“那几家洋行我都看过执照,有几家在镇江只有棉花业务。他们在建立关于棉花的统一价格联盟。而且那齐价合同已经是第二版,说明去年此时,他们就已经同进同退,一齐对付……中国的棉商。”

她总算明白了,为什么洋行买办每日收购,都会提到一个“定额”,不论价格多贱,收够定额也马上收手,因为那是洋行之间约定的市场份额;她也想通了,为什么洋行之间会有如此默契,在中国棉商因为价格太贱而拒绝出售货物的时候,洋行即便货源枯竭,也不肯加一分一厘的价。

因为那违反了“齐价合同”。

镇江的外贸商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商业操作比较简单,这才让她看到了露骨的“齐价合同”。而在上海租界内,洋商们苦心经营二十余年,类似的竞争策略,定然是指数级别的复杂。

金山寺的遗骸裹着山石,遍布全岛,举目所见,并无人烟。

突然她脚下一绊,踏空一节断裂的台阶。

在小小的尖叫声中,苏敏官将她一把捞回来,无奈地摸摸脑袋。

“聊天也要看路啊,阿妹。”

林玉婵窝在他怀里生气:“我就知道他们一直在算计中国人!这两年棉价攀升,中国人却越种棉花越亏本,都是他们捣鬼!这齐价合同的事我非得捅出去不可!”

苏敏官微微冷笑:“捅出去又怎样?你忘了去年所有银行钱庄拒绝给我放款的事了?”

林玉婵郁郁看了他一眼。

是啊,就算人家玩的是明牌,指着鼻子言明“我在算计你”,中国商人又能怎样呢?

还不是打碎牙齿和血吞。苏敏官全靠平日积累的人脉、自身的意志力、还有一点点运气,这才侥幸逃离列强的活埋坑。

而那成千上万的小本商人,难道让他们每人签一份“齐价合同”吗?

就算她有这个洗脑功力,就算洋行坐视不管,大清朝廷第一个不干。

纠集这么多人,统一做一件事——想造反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