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页

大清药丸 南方赤火 1424 字 2022-10-18

当初她为了和容闳合伙,向苏敏官抵押借款,软磨硬泡,谈出一个“月息两分”,也就是百分之二,她还觉得亏了。

现在看来,苏老板有钱不去炒房,而是借给她救急,简直是济世救人的菩萨。

张百万自豪地点头:“半成,您没听错!——当然,根据房产地段不同,投资地皮的收益也有差别。譬如外滩地价最高,利息也最高;其次是南京路,再次淮海路,但敝号会联合其他外资房产公司,对这些不同档次的地段进行打包组合,把风险降到最低!买一百两银子的股票,每个月就是五两分红,再加上股票增值。最多一年,保您本金翻倍!您什么都不用干,白拿钱!您到十里洋场随便问,哪家做生意的铺子不是辛辛苦苦,起早贪黑,有几个能做出这般利润?”

林玉婵神色复杂,觉得膝盖好疼。

不过,算是明白了如今上海房地产业有多疯狂。

各大地产公司发行股票,相当于众筹集资,借钱给洋人买地盖房。然后,以分红的形式,吃到地价上涨的红利。

于是租界地价涨,华人也能分一杯羹。

而且门槛只有一百两,基本上有点闲钱的家庭,人人都能参与。

传统的中国人性情趋于保守,并没有投资和理财的习惯。辛辛苦苦攒了钱,要么换成金条地里埋,要么到乡下去买田,很少有人会想到投资城市房地产。

在传统的农耕价值观里,若有人胆敢把真金白银扔到什么洋人“股票”上去,妄图吃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升值”、“分红”,那绝对是不安分过日子,要遭人排挤的。

就算是在上海这种摩登洋气的地方,小农思维也大行其道。尽管上海租界地价涨得如坐火箭,民间却少有人讨论。林玉婵与之共事的都是老实人,也许也注意到了什么“房产公司”,但从没留意过它们居然还有“众筹炒房”的业务。

张百万拿出股票给她看——一张印刷精美的厚羊皮纸,边缘一圈花边,像个小奖状,上面中英对照,还有外国老板的手写签名,看起来十分专业。

林玉婵不动声色问:“都有谁买你们的股票?”

“什么人都有!胆子越大,回报越高!”张百万笑着摊开另一本账册,数着里面的客户名单:“职员、买办、邮差、佣仆、小老板、地方官,还有您这样的阔太太……喏,你看,这位把总夫人,变卖了自己的头面首饰,又管她老公要钱,凑足六百两,在小的这里买了十股——当初是六十两一股——半年后抛出,她净赚四百八十两!……”

林玉婵待要再看,张百万顾忌客户隐私,却笑着合上了账册。

“太太不用看那些,”张百万嬉皮笑脸,口袋里摸出一沓厚纸:“您看这个,小的自己都在投资,全家的家当都押在这上面。等这次赚了钱,就回乡修祠堂,扬眉吐气……”